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们亲手推向“神坛”的小儿雾化治疗,竟比输液还可怕?

(2016-11-15 19:08:37)
标签:

新妈妈

育儿

教育

近日,网络上出现许多对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之一——雾化的质疑声。雾化到底含有什么样的成分?对于稚嫩的婴幼儿来说,雾化治疗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冬季是小儿咳嗽症的高发期,近几年来,对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之一—雾化,在几种保守治疗中显得很“吃香”。很多家长显然把雾化当成了宝,认为小儿咳嗽不用输液就远离了抗生素。但真相真是如此吗?近日里被喊打喊杀的雾化成分到底是什么?真是如家长所想的那样?百利无一弊?

被“喊打喊杀”的雾化治疗是什么?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简单点来说,就是治疗小儿咳嗽用的专用雾化药物,可以促进排痰,稀释痰液,如果有喘的宝宝,效果也很好。

雾化治疗成分非常可怕吗?

雾化是呼吸道局部用药,尤其是压缩雾化,可以让药物进入下呼吸道,对治疗气喘、咳嗽,效果很好;且药物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少,副作用要比全身用药小很多。
雾化只是一种治疗的方法,和其他的治疗方法一样,用对就有好处,用错则可能会遇到不良反应。

小儿雾化比输液来得可怕?

雾化是呼吸道局部用药,尤其是压缩雾化,可以让药物进入下呼吸道,对治疗气喘、咳嗽,效果很好;且药物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少,副作用要比全身用药小很多。


而输液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点:

1.加重肺部负担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2、产生耐药性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概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若不输液就不易治愈。

3、不良反应速度快

  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过滤掉了。当静脉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所以雾化和输液各自利弊也就不言而喻,当然,雾化也不能做太长时间,尤其是不能私自用药!

使用雾化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不宜过长
在雾化治疗上,很多家长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觉得雾化时间越长越好,看到雾化机上还有液体,觉得没喷完就没药效。张又祥主任医师指出,实际上,雾化吸入时间取决于药液的容量,大人标准的喷喉10分钟都已经让人累得“够呛”,从儿童角度讲,雾化10~15分钟就够了,每天可做2-3次。
儿童雾化治疗吸入时,宜采取轻松直立的姿势,用面罩盖住宝宝的口和鼻,慢而深的呼气,吸气末需停留片刻。在小朋友哭闹的情况下,奶爸奶妈可以自己示范,用语言消除小孩的恐惧,让雾化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不要忘了“擦口鼻”
很多雾化药水都含激素,绝对不可忽视“擦干口鼻”这一小事。尤其是幼儿的家长,不能雾化完后就“了事”,而应在每次雾化吸入后都要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地擦干小儿面部及口鼻部分。“因为幼儿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残留药液可被吸收,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而擦干口鼻可以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避免皮肤过敏或受损。另外,在寒冷天气,残留雾滴留在口鼻皮肤上,还可能小孩受凉感冒。

此外,雾化是将药物汽化后吸入扩散至呼吸道甚至肺部,从而达到疗效,而水和食物是到达消化道,不是药物作用之处,所以一般不会互相影响。但为了让药物在局部充分发挥作用,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气道,引起呕吐,也不要让雾化液进入眼睛,雾化完后20~30分钟再饮食。
网络上有太多不正当地言论诋毁“雾化”或者夸大“雾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你就会发现网上那些制造医疗恐慌的言论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事!

 唯有高品质服务能抵御时间的侵损

新妈妈月子中心


     始于1999年


400-004-00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