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理云龙旧州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观远摄影观远原创 |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
云龙县功果桥镇(即原旧州镇),位于澜沧江畔,是白族、回族、彝族、阿昌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当地流行的白族吹吹腔,不仅是云龙山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农家戏,在大理白族地区的吹吹腔艺术中也具有代表性。目前仅功果桥镇就有农民业余吹吹腔剧团3个,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十分罕见。
据史料记载云龙县的白族吹吹腔艺术,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光绪时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剧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认真发掘整理,吹吹腔与白族大本曲结合,发展演绎为白剧,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了白剧团,白族吹吹腔艺术已经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族吹吹腔虽然发源于云南山区,用白语或白音演唱,不用弦乐,只用吹打乐伴奏,但与中国传统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处,生、旦、净、丑俱全;最讲究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的功夫,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我们此行到旧州采风,有幸观摩了丹嘎、三七业余吹吹腔剧团表演的吹吹腔。演员都是山区农民,条件简陋,但作风严谨,从化妆到演出,一丝不苟,彰显古风。可以看出这是历经世代传承的功底,而非一朝一夕成就的。

前一篇:澜沧江边访旧州
后一篇:吹吹腔世家 · 五代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