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纪行(一)长春,瞻顾伪满历史遗迹

标签:
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八大部杂谈 |
今年单位的暑假定在了8月11日-19日,我继续坚持夏季避暑出行,在经过比较之后,最终选择去了吉林长白山。这是一次寻访历史遗迹与欣赏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行,8天里首先坐火车到长春,由长春经通化去集安,之后再去松江河(长白山西坡)、二道白河(长白山北坡),最后从延吉乘飞机返回。将长春作为行程的第一站,除了她是吉林省内铁路交通的枢纽之外,也是为了瞻顾伪满历史遗迹。
8月10日晚22点35分乘坐Z61次直特从北京出发,睡了一夜,早上醒来时,窗外已经大亮,列车员在走廊里通知长春马上就要到了。
6点半准时到达长春。这一天,长春的天气格外凉爽,有初秋的惬意感觉,非常适合生性怕热的我。走出车站,首先来到站前的环岛,拍下了长春标志性建筑之一——火车站大楼,大楼气势宏伟,建筑造型就像一位张开双臂拥抱远方来客的巨人,面对“巨人”,霎那间对这座城市的亲近感油然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出差来过长春,但对老火车站大楼却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眼前的城市焕发了青春,而我却已不再年轻……
早餐后,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走进兴运门后,首先是位于甬道左侧的伪满宫内府旧址,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在东西两厢开设有《伪满政权官吏》、《伪满宫廷官吏》两个专题展览。
据伪满皇宫博物院网站介绍(链接:http://www.wmhg.com.cn/zsh.htm
伪满皇宫所在地是原吉黑榷运局官署,因此其中多数建筑显得狭小局促,称为“宫殿”有名无实。榷运局为始自民国初年在销盐区设立的盐务行政机关,1914年12月,民国政府盐务署裁撤黑龙江榷运局,将其业务归并到吉林,在长春成立了吉黑榷运局。1932年开始,伪满皇宫在其基础上陆续改扩建,1939年改造完工,日本人称这里为“临时皇宫”。
勤民楼正在进行修缮,里外搭满了脚手架。
勤民楼自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一直是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接待来宾、赐宴、从事祭祀活动的场所。上图自右上开始逆时针3幅照片依次为西便殿、勤民殿和赐宴殿。西便殿亦称御学问所,是溥仪日常办公、学习和非正式接见日伪官吏及重要来宾的地方。勤民殿亦称正殿,是溥仪举行典礼、接受朝贺、会见使节及重要来宾、召见日伪高官、颁发任命状的场所。赐宴殿亦称飨宴场,溥仪在这里举行登极大典、节日庆典等重大仪式,赐宴日伪高官。
右下为奉先殿,位于勤民楼后面的怀远楼,原设立于勤民楼,怀远楼建成后,迁移到现址。殿内供奉清朝列祖列宗的画像及牌位,溥仪每逢重要节日及祖宗忌日都要进行祭祀。
缉熙楼。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执政”后,将这里作为寝宫,伪满期间溥仪及其后妃婉容、谭玉龄均住于此。
缉熙楼溥仪书斋,溥仪与吉冈安直交谈的蜡像。吉冈安直是伪满期间溥仪身边一位身份特殊的日本人,他的职务“帝室御用挂”仅相当于清室“御前行走”即“皇室秘书”,本应是供溥仪顾问差遣的臣僚,但他同时又是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作为关东军的代表向溥仪传达关东军的旨意,严密监视、指导支配溥仪的言行,实际上又成了傀儡溥仪的直接幕后操纵者。
同德殿,日本人为溥仪及其后妃设计建造的集办公、处理政务、居住、娱乐于一体的宫殿,是伪满皇宫中最大的建筑。1938年竣工后,溥仪因怀疑日本人在殿内安装了窃听设施,从未正式启用。
我们看得很仔细,上午11点多从博物院出来,又去了与之毗邻的东北沦陷纪念馆,参观了《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浮雕右侧除汉字外,包括日文在内11种文字的“勿忘”。
《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蜡像。1932年9月15日,伪满洲国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伪国务总理郑孝胥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关东州长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在协议书上签字。
不知不觉就快12点了,由于计划中午去红旗街用餐,怕错过了饭点儿,尽管还有两个展室没看,只好放弃,乘车前往红旗街。
1985年2月第一次来长春的时候,住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招待所,对红旗街的有轨电车还有些印象,本来准备再次乘坐,重温当年的记忆,可惜来之前的一周,被长春人称为“摩电”的54路有轨电车实施改扩建工程暂时停运了。遗憾之余,拍下了电车的轨道聊作纪念。
相同的情况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大约在厂里待了一周,记得是在春节前,白天在录音棚工作,晚上住在厂内的招待所。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待所餐厅经常碰到北京人艺演员郑榕和另一位浓眉大眼的中年人,一年后看了电影《直奉大战》,才知道原来他们那次是来长影拍戏,郑榕扮演段祺瑞,那个人叫王尚信,扮演冯玉祥。那次在长影还看了刚完成后期制作的电影《黄山来的姑娘》,剧中李羚主演一位安徽小保姆。
如今制片厂内部正在拆除,有的说要进行改建,有的说要搞房地产开发,站在大门前,向内张望,里面像一个大的建筑工地,已经不能唤起过去的记忆,白色的伟人雕像默默提示着人们一个时代早已结束了。
中午在红旗街的大唐时代烤肉店用餐,感觉长春的物价水平比北京略低,出租车约比北京便宜一半,大唐时代的这餐饭比北京相同档次的烤肉店至少便宜百分之二十,并且环境不错,肉质很好,服务也令人满意。尤其鹿肉值得推荐,以前在承德吃过鹿肉,但这次的更觉鲜嫩味美。
上次来长春只记得乘公交车从南湖边经过,而没有时间游览。用过午饭后,决定步行前往南湖公园看看。从地图上看,公园呈顶点向北的等腰三角形,我们从西北边进入公园,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失望。那一片水面是湖的末梢,湖水本身缺乏流动,远远地就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乌黑的湖面上漂浮着絮状的绿藻,败坏了游玩的兴致。走过一片荷塘之后,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上次来的时候感觉南湖地近城郊,周边比较荒凉,如今站在湖边举目远望,南岸已经高楼林立,还看到了两座外形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的建筑,总觉得有点儿眼熟,对照地图才知道那是城铁车站,原来竟与北京西直门的那个如出一辙。
出南湖公园来到工农大路,打车前往新民大街,观览伪满八大部旧址。新民大街宽阔笔直,有沿街和中央两层绿化带,广植松、柏、杨树和丁香,沿街分布有几处伪满时期的政府机关大楼,其中有的吸收了部分日本近代建筑的元素,流露出伪满政权的殖民地色彩。这些建筑普遍保存较好,如今被用作了学校或医院。如果算上位于最南端的交通部和中央法衙,这里共有6处旧址,但由于出租车司机对此并不熟悉,首先停在了司法部旧址,结果只参观了其余的4处。下车后沿着大街向北,边走边进入院内拍照。
伪满司法部旧址,位于新民大街6号,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参见长春市人民政府官网相关介绍,链接:http://www.cc.jl.gov.cn/wcss/cczf/info/2005-11-16/689/15968.html,下同)。该建筑设计方案曾参加伪满国务院的设计竞标,落选后原案用在这里。我进入主楼大厅拍照后,一位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跟出来与我攀谈了几句,他说尽管已经使用了70多年,内墙的瓷砖没有脱落的,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反映出建筑的质量。
看到主楼的造型很容易联想到日本大阪天守阁。大阪天守阁,选自《百度百科》“天守阁”,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102964.htm
经济部旧址在新民大街西侧,与司法部旧址隔街相望。
伪满经济部旧址,位于新民大街5号,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同司法部旧址一样,在经济部旧址也没有找到文保标志,走进大厅向咨询处的护士询问,她居然不知道这是一处伪满历史建筑。
伪满治安部旧址,位于新民大街1号,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1943年4月,伪满军警分开后,改称“军事部”。
本来惊艳于主楼及翼楼尾端第五层外立面上精美的浮雕装饰,但是长春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说第五层为1970年加建,因此浮雕并非伪满时期的旧物。
伪满国务院旧址,位于新民大街126号,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附属基础医学院。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大街向北走到尽头就是文化广场,这里伪满时期曾经规划为新皇宫前的广场,宽阔壮丽,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宛若姊妹,主甬道两侧广植草坪花卉,十分靓丽清新。
在广场的最北端,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是长春地质宫博物馆,原为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1953年在废弃的伪满新皇宫“政殿”基址上建造,庄重的外观,磅礴的气势,从很远处就能吸引观者的目光。伪满新皇宫于1938年9月奠基动工,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导致钢材等建筑材料的短缺,在“政殿”主体工程二层框架结构完工后,1943年1月全部工程被迫中止。地质宫的续建工程参照了原设计图纸,不同的是将原设计两层改为四层,琉璃瓦的颜色由黄色改为了绿色。
晚上8:30分,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长春,乘火车前往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