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鲲海鹏霄
鲲海鹏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79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暑江南行之四 杭州

(2009-09-03 23:47:57)
标签:

江南

杭州

西湖夜景

飞来峰

旅游

分类: 远足纪行

7月8日下午四点,在杭州汽车北站走下空调大巴时,迎面扑来的热浪让我心头一惊,实在是太热了!看来接下来的两天将不好过。

 

出站后打车前往位于西湖大道的旅馆,车行驶在高架桥上,两侧大多是崭新的高楼大厦,感觉杭州朝气蓬勃,很有大都市的气韵。司机五十开外,非常健谈,一路上谈起杭州的名胜古迹滔滔不绝,我向他请教如何合理安排两天的行程,他建议我以西湖为圆心,灵隐寺到湖滨这条直径为分界线,分别用一天的时间游览顺时针、逆时针的两个半圆。此前看过的不少有关杭州的旅游行知书,重点都在景点的介绍,对路线、行程的介绍则过于简略,故感觉此方案行程紧凑,且兼顾诸多处景点,于是决定采纳。

 

晚饭后到达湖滨路,天已完全黑下来了,湖滨游人如织,湖中点点扁舟画舫。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各种夜景灯将西湖及其周围景观装点得流光溢彩,眼前的美景令人痴迷、陶醉。环湖的冈岭被勾勒出轮廓,漫山闪烁的灯光像璀璨的宝石熠熠生辉,更像满天的星河倾泻在了山坡上。夜色中,一南一北隔湖相对的雷峰塔、保俶塔像一出大戏的男女主角,被射灯不断变幻的交叉彩色光柱所包围,雷峰塔雄壮华丽,保俶塔娟秀素雅。以前曾读明人张岱《西湖梦寻》,文中记有闻子将对双塔的评点:“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此刻身临其境,但见保俶塔身形瘦削,的确有一些像苗条的少女,而屡遭兵火,只存塔心,故形如老衲般衰颓的雷峰塔已于民国十三年倒塌,眼前这座2002年重建的新塔,依我看更像一个甲胄鲜明的武士,威风凛凛地守卫着美丽的西子湖。在东南方向的水天之上,城隍阁与雷峰塔遥相呼应,在灯光的烘托映衬下金碧辉煌,俨然一座“天上宫阙”,引人产生无限遐想。西湖的东面是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呈现着古城现代化的一面,此刻也是灯火通明,而相形之下,东方一轮初升的满月,则显得黯然失色,变得可有可无了,如此看来,西湖的夜景美则美矣,但却不再有“月湖”的韵致了。

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由湖滨码头坐上游船,缓缓向湖心驶去。从“断桥残雪”开始一个个西湖胜景,如同一幅逐渐展开的山水横轴呈现在眼前,“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断桥一端连着北山路,一端挽着锦带桥,实在是一座普通的单孔拱桥,这样的桥在江南几乎随处可见,但因有了流传千古的许仙、白娘子断桥相会的故事,而使它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人间鹊桥,寄托了太多、太多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船过白堤自然使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尽管他担任杭州刺史只有短短的二十个月,但却为杭州,为西湖增加了更多的诗意。过“平湖秋月”,驶近孤山,水面渐变宽阔。孤山,白居易称之为“蓬莱宫在水中央” ,尽管时值盛夏之夜,葱茏的树木映着彩色的灯光,也能产生出袁宏道笔下“绿烟红雾”的春日景象。北宋诗人林逋,隐居孤山二十年,“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种梅养鹤,练就仙风道骨,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从此孤山与高士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离孤山向南,湖心亭、小瀛洲、阮公墩尽在眼前,尽管小瀛洲前有“三潭印月”的胜景,但三岛之中我更偏爱湖心亭,这完全是因为张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因了那亦诗亦画的警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据说近年杭州冬季已不常下雪,加以一年四季游人不绝,我想这样幽绝高古的景致很难再出现了。说到“长堤”,苏堤连同堤上的六桥便一览无余,眼前的苏堤灯火闪亮,宛如一条金龙南北横贯湖面,六桥如同插入水中的龙爪,长长的倒影应是金龙戏水溅起的片片涟漪。“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苏东坡知杭州,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广布德政,功烁古今,加之诗酒风流,潇洒狂放,为西湖留下许多旷古名篇。西湖因韵士而名,诗文因西湖传世,因此说西湖既是自然景观,更是一个积淀丰厚的人文景观。

 

第二天早起,乘车去灵隐寺。门票35元,没成想只能游览飞来峰石窟,进灵隐寺还要单独购票,索性就没有进灵隐寺。飞来峰为灵隐寺南横亘的一座山峰,山峰不高,海拔只有160多米。相传东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山,望此峰而惊叹:“此是中天竺灵鹫之小峰,不知何年飞来!”因以“飞来峰”命名,又名“灵鹫峰”。因山体石灰岩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从而形成奇幻多变的洞壑,袁宏道《飞来峰小记》曾极尽赞美:“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

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从五代开始,在飞来峰山洞和岩壁开始雕凿佛龛石刻造像,至于原因,一说是“于峰洞中多镌佛像以镇,虑复飞去”,今天看来则近乎荒唐。在山脚下的“飞来峰石刻造像简介”牌上说,现存五代、宋、元、明代石刻造像345尊,在元代造像中,“藏密”喇嘛教梵式造像最为精湛,在我国造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可能就是张岱《西湖梦寻·飞来峰》和袁宏道《飞来峰小记》中深恶痛绝的所谓“杨髡所为”的佛像。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弥勒佛像,飞来峰最大的石刻造像,位于北麓临溪的岩壁上,雕凿于南宋时期。 

杨髡即指元初番僧杨琏真珈(又作杨琏真加、杨辇真珈),“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用在这里,则意近于咒骂为“秃驴”,由此可见对他的切齿痛恨。《元史》卷二百二记载:“有杨琏真加者,世祖(即元世祖忽必烈)用为江南释教总统,发掘故宋赵氏诸陵之在钱唐、绍兴者及其大臣塚墓凡一百一所;戕杀平民四人;受人献美女宝物无算……”,由此可见,杨髡名为江南佛教总管,实为盗墓贼兼恶棍。有关杨髡盗掘南宋帝后陵寝的史实,于正史及元人笔记中均有记载,在此仅举《明史》卷二八五《危素传》:“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燬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厭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杨髡掘墓凌尸,手段残忍卑劣,实属穷凶极恶,令人发指。杨髡的暴行,必然激起了江南士民的极大愤慨,因此才有面对飞来峰崖壁上的元代造像,袁宏道的嗤之以鼻:“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张岱的痛心疾首:“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

 

探洞登岩,一路浏览下来,感觉多数石刻造像难称精湛,尤其岩壁上的,除南宋雕凿的弥勒佛等几尊之外,大多手法粗糙平庸,给人以千佛一面之感。

 

离开灵隐寺景区已近中午,头上赤日炎炎,天气闷热难耐,越发觉得选择夏天来杭州旅游简直是受罪。于是放弃“顺时针半圆计划”,乘公交车在新新饭店下车,走断桥、经白堤去孤山。走在湖边,近岸大片的荷花使我停下了脚步,荷叶田田,几乎将其脚下的湖水遮蔽,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映日盛开,荷香阵阵,使人神清气爽,减轻了暑热带来的烦躁心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映衬着古桥远山,烘托着东方天际的连云广厦,眼前的杭州显得既古老而又年轻。如此夏荷美景,也许就是老天对我酷暑游杭的一点补偿吧。

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走到孤山,已汗流浃背,兴致全无。于是乘船经小瀛洲去“花港观鱼”,并最终在酷暑面前败下阵来,没去登雷峰塔,直接打车去仁和路知味观用午饭,下午两点便草草结束一天游览,回到旅馆,将空调开足马力,闭门休息。

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白堤远眺保俶塔

酷暑江南行之四 <wbr>杭州

故乡无此好湖山。闲坐小瀛洲我心相印亭。

 

清河坊相传是杭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旧街区。老街在我所住的旅馆南面,走着不到十分钟。第二天早晨去那里买了些杭州土产,取消了“逆时针半圆计划”,上午十点半乘火车去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