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小的时候,父母常对我们说:“吃不穷,用不穷,筹划不周一世穷。”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别人,该吃的要吃,该用的钱要用。没有谁是因为正当的“吃”和“用”而至贫的,但如果不善于筹划,即使省吃俭用也会一辈子受穷。
我们兄弟姐妹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新生的共和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但举国上下能同心同德,勒紧裤腰带谋发展,搞建设。我们的家庭也是如此。父母亲的原则是,衣服破了可以补了再补,但即使是野菜粗粮,也要让孩子们吃饱肚子。不仅如此,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亲一定会热情款待,倾其所有。“是客不是客,进门打个瑟”(惊喜状)。没有鱼肉,至少要请客人吃一碗“茶”(四个荷包蛋)。
我们家里没有老人,里里外外全靠父母两双手。即便如此,父母还是克服重重困难让我们兄弟姐妹尽量上学多读书。我们稍微大点,就都能为父母分担家务了。
父母亲的热情好客,也自然影响到我们兄弟姐妹为人处世。我们一家人都交了不少真心朋友。这些朋友有村里的,也有镇上的、城里的。正是靠着这些朋友,我们一家人后来得到了不少帮助。家里粮食紧张时,父亲找朋友帮忙能经常买到一些别人难以平价买到的细米和谷糠,靠着这些细米,我们那困难的年代没饿过肚子;靠着那些谷糠,我们家的猪总比别人家的猪长得快,长得肥。姐姐进城读初中是靠父亲的朋友帮助。我爱人当初毕业留城,我后来调进城也都是靠朋友帮忙,且都没花一分钱送礼。父亲晚年一次意外走失,竟被他的一位老朋友意外发现并及时送回了家……
由于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至少读完了初中,所以在那个缺少文化人的年代,我们四人的命运都先后得到改变。姐姐被招工到商业部门工作,我在恢复高考后参加中考跳了“农门”,弟弟自学摄影进城做生意在县城定居,妹妹通过招干考试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我们的后辈则通过读书有了更大的提升。
我如今的体会是,生活中该节约时要节约,该舍得时一定要舍得;一个家庭要经营好,一家人既要有眼下的精打细算,更要有长远的正确谋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