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2024-04-16 18:40:04)
标签:

旅游

苏州

人间烟火

悠久历史

人文积淀

4月13日上午,从上海南站出发,去苏州探望年届八十的小舅。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午饭毕,按计划去打卡山塘街。

山塘街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之一,近两年更是成为网红,热门程度不亚于平江路。苏州表弟说,平江路与山塘街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平江路文化气息、小资腔调浓一些,山塘街则更平民化,更具人间烟火。

山塘街傍河而建,街边的宅子都是一面临街、一面傍水,如杜荀鹤诗中所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桥多,船多,人更多。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穿戴各色古装、头饰的女子频频从眼前闪过,已是寻常景象。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各色冰淇淋、烤肠烤串、烘焙糕点的香味扑鼻而来。但在这浓浓的人间烟火中,也不乏诗意的情调,你看看这块广告牌——你一句春不晚,我到了真江南。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还有爬满青藤的桥洞,河中荡漾的小船,树荫掩映的茶座,屋顶铺洒下的白色的、紫色的花瀑布……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在山塘街18号,有一座唐少傅白公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太平天国时期被毁。2006年苏州市政府重修此祠。
祠堂正门的匾额上题写着“唐少傅白公祠”几个大字。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大门两侧的院墙上分别题写着“山塘始祖”、“乐府诗神”。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查百度,少傅是唐朝的一种官职,正二品,虽然无实权,但官位较高。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这也是他一生中当过的最大的官。
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当时,由阊门出城西,河道淤塞,道路泥泞,交通极为不便。为了便利苏州百姓的水陆交通,他主持开凿了一条东起阊门、西至虎丘的山塘河,并沿河筑堤。此后,阊门到虎丘水陆俱便,商贾云集,日趋繁华,后世人称“白公堤”,也就是现在的山塘街。
白公祠内有一尊白居易的青铜坐像,并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白居易的生平及他在苏州任官时的作为。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其中有一块展板上的内容是:
白居易到任苏州后,在《苏州刺史谢上表》中写到:“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土虽沃而尚劳,人徒庶而未富……既奉成命,敢不誓心。”表达了勤勉做事之志。他在《秋寄微之十二韵》中描述了处理政务的状态:“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销在两衙中。”《苏州府志》也记载道:“白居易……拜苏州刺史。居官勤瘁,非旬休不设宴。”
他坚持“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为官之道,时时谨记《周礼》的“廉善”标准,扬善除恶,关爱民生。

山塘河水利工程开筑后,历经千年发展,日渐繁华,成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利肆招牌,灿若云锦”的著名古街。独具苏州风情的山塘街,一河一街,一桥一石,一景一物都映射着白居易始开山塘千年以来的繁华与遗痕。
白居易在苏州做官仅17个月,却留下了杰出的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便记住他,纪念他。


相比有备而往的山塘街,苏州火车站,尤其是它的南广场,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由于离开山塘街比预定的时间早,使我能笃悠悠地打量这座与众不同的火车站。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苏州火车站北广场)

南广场太大,手机无法拍摄出全景(至少我没这本事),借用网上的一张照片,大致领略一下它的全貌。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南广场的正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范仲淹雕像。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祖籍苏州。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六月,范仲淹在贬谪途中徙职苏州,为治水患他“夙夜营救”,制定以疏为主的治水方案,疏通五条河渠,导太湖积水入海。他在苏州任内的另一大政绩是兴学办教,后人评说“东南学术之昌,自范仲淹苏州建学始”。而他的《岳阳楼记》代代传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与他一起名垂青史。

广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雕塑,都是与苏州有关的历代名人。西侧为: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白居易(左上),唐朝著名诗人。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任苏州刺史。离任后仍对江南念念不忘,有诗为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泰伯(右上),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这个名字比较生疏,查百度:泰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公元前1123年,亶父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姫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知道父亲心思后,为成全父亲,和二弟仲雍迁居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表示不可继承君位以避让季历。泰伯立国“勾吴”,治国四十九年,传位于二弟仲雍。至此,泰伯成就了两家天下,一为三弟的周天下,二为二弟的吴天下,其让德之高尚使后人敬仰,也被后人尊为至德先圣、三让王、江南人文之祖。

言偃(左下),字子游,常熟人,而常熟,商末勾吴北境,周朝初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越、楚、秦,隋朝隶属于苏州。子游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人称“南方夫子”。

顾炎武(右下),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苏州昆山人。由他的思想概括出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无数仁人志士血脉贲张,身体力行,前赴后继。

东侧为:
苏州半日:山塘街和火车站

祖冲之(左),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圆周率的最早发现者。大明八年(公元464年),任娄县(今苏州昆山)县令。

孙武(中),春秋时期军事家,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孙武在吴国担任将领时,帮助吴国击败了楚国等敌人,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右),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原来只从戏曲中知道他为过昭关一夜愁白头的故事,却原来他任吴国大夫后,“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了坚固的城墙、八座城门和护城河,奠定了吴国强盛的基础。而这座坚固的城池就是苏州古城的前身,所以,伍子胥被称为“苏州城之建造者”。

这八座巨幅广场雕塑,只有范仲淹的雕像基座上署名“吴为山塑”,但从风格看,应该都是吴为山的作品。吴为山,中国雕塑院院长,江苏东台人,而东台境西周属吴国,春秋后期“吴亡入越”,因此也算是吴越之人。

火车站,一个人来人往,大多数人来去匆匆的场所,因为这八座雕像而变得那么有历史,有文化,那么值得流连。这八座雕像讲述着苏州悠久的历史,展示着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为这座历史名城又添一笔绚丽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