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绚丽夺目的彩陶文化——兰州马家窑彩陶为例

(2017-03-26 22:04:27)
标签:

转载

马家窑文化产生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包括的几种主要类型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它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时期后走向衰落。到公元前的夏、商以后逐渐结束。它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一带,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也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从20世纪初,精美绚丽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世人认知之始,不仅是受到考古家,众多的艺术家也极为注目与赞赏。时隔80多年,随着对马家窑文化遗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人们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马家窑文化彩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愈显重要。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珍藏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甘肃、青海的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尤为丰富而珍贵。


我们知道,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由渔猎和采集为生的游牧生活方式,发展到以农耕粮食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的产物。它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原始生活状况。并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史前文明结构的变革。

在早期陶器发展的几千年中,制陶工艺尚不成熟,彩陶的生产技术条件还不具备。因此。陶器产生约四五千年后才出现彩陶。从出现陶器到生产彩陶。这又是一个长期摸索、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的过程。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但加工过程中手提、片打等往往会留下一些印痕,随着人们审美意识与行为的使然,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变为有意的、规则的原始装饰纹样。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革新,除去在陶器表面刻划或压印出纹饰等装饰手法外,出现了用颜色在陶器上彩绘后进行烧制的原始彩陶。

制作彩陶有三个重要条件:首先要熟练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在距兮600年左右的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就出土了黑色的矿物质颜料,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选材和加工颜料的技术。其次是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如果烧制的温度不高,陶器上绘制的颜料就会脱落,这就必须具备密封和高温的条件。彩陶的兴起在彩绘烧制之前还要有一个条件,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绘出颜色的色彩感。并且得以用笔流畅无阻。


在陶器的诸多装饰艺术中。绘画艺术独领风骚,彩陶即是典型的一种。它是在制造陶坯过程中,在陶器坯胎表面涂上一层细泥陶衣,再用几种矿物质原料作为色剂在陶器表面绘出各种图案花纹带条或动植物纹等,然后入窑烧制。即成为有彩绘纹饰又不易脱落的彩陶。彩陶主要有“红衣陶”与“白衣陶”之分。

常见的彩陶花纹中出现了弦纹、带条纹、竖条纹、圆点纹、逗点纹、三角纹、菱形纹、圆圈纹、曲折纹、双钩纹、方格纹、回纹、云雷纹、x形纹、s形纹、0型纹、+形纹、A型纹等几何形图案纹饰。还出现了取材于自然形象的太阳纹、月亮纹、六角星纹、水波纹、漩涡纹、螺旋纹、花瓣纹、勾、十纹、树、十纹、蝶须纹、网纹、编织纹等以及汲取动物形象的鱼纹、蛙纹、鹿纹、鸟纹、眼睛纹、眼睫纹、人面鱼纹、驼鸟纹、人像及舞蹈纹等。这些大量出现的绘画纹饰其演变形式中饱含着丰富的原始寓意和美学价值。



妙观精舍  陶缘而聚
关注妙观精舍-陶缘聚
微信(妙观精舍-陶缘聚)
新浪微博(@陶缘聚艺术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