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要学会感恩“迎新”之情
(2010-10-10 21:45:43)
标签:
美国感恩节海外留学生感恩的心西岸韩梅教育 |
分类: 出国留学 |
在中国人对泊来的洋节津津乐道的时候,社会舆论对此是褒贬不一,有人说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是世界互联。其实在我们津津乐道于洋节日的时候,洋人们也在好奇于我们中国节。抛开世俗的观念,节日应该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最核心的文化体现,我们应该站在文化的角度去打量这些富有典故和迥异风情的文化元素。
今天我想从感恩节说起,原因是所有的节日都能与“情”相联系,无论是春节的亲情、教师节的师生情、情人节的爱情、母亲节的儿女情,护士节的天使情,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在我们的表达方式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感恩的心。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起源于17世纪,并在1863年被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当时在1920年17世纪初,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结果激起了英国当政的仇恨。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先逃到荷兰,后又乘船远渡重洋,在海上漂泊了65年后,于同年的12月26号,终于在美国的东海岸普利茅斯港登陆了。虽然他们结束了逃难生涯,但却又陷入了生活的窘境,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第一个冬天过去后,他们这批人就从原来的102人,剩下了50人。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而属于这50个幸存者的春天也来了。当地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那年秋天,他们获得了大丰收,于是请来印地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也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感恩节变成了美国的一个固定节日。
节日是传统的沿袭形成的,在海外留学生的圈子里,也有着一个令人感动的“老生接新生”的传统。想想这个行为与感恩节的由来也颇有几分相似,“新生”初到陌生环境,有些不知所措,老生热情帮忙,从接机到住宿报名等等事情都尽地主之宜,想想这应该是一幅非常青春阳光的画面,但这幅画面却因为同期声里缺少了“感恩的心”而变得有些了无生趣。
“老生迎新生”本是一种民族情结的体现,新生应该懂得珍惜这份情感,因为这个传统得以传袭还是要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生对这一传统的感恩和回报。但非常遗憾的是,在一批批新留学生队伍里总会出现不和谐的色彩。
每年都会有一些海外学生打电话给我,向我抱怨现在很多小留学生不懂礼貌,连最基本的“谢谢”都吝啬说出口,更有留学生机场爽约也不懂得告知对方,害得接机的人白跑…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折射出了小留学生们心智不成熟,因为他们习惯了国内生活父母或亲人对他们的无偿帮助,所以到了国外,当面对这种胜似亲情的帮助时,就当成了不见外的理所应当。
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一定要提前转变观念,不应该再把自己当成是娇娇女或是小少爷。留学时不仅要学会独立,做好功课,更应该学会感恩。对于给予自己帮助,哪怕是小小的帮助的热心人,都应该表示感谢,不要认为那些人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记住帮助你并不是他人的义务。
出国留学除了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让自己在将来更具有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才是一生的财富,希望“老生迎新生”的传统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演化成一个感恩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