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期间,我约了几位朋友来家里坐坐,聊聊天。他们大都是我以前指导过的学生,在顺利出国留学之后,仍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后来这些学生就成为了我的朋友。现在他们大都已经归国,并且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
我们聚在一起聊天的话题当然更多的是围绕着留学种种,大家闲聊时各自讲述自己在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说了很多之后竟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我们每个人的留学阶段都会接触过把留学看作是一种“消遣”的孩子。

其中一位朋友讲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个中国留学生。这个男孩的父母在国内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希望孩子能出去见见世面,锻炼一下各方面的能力,不求功成名就回国,只希望待回国时能够进入自家公司独挡一面。在国内时,孩子看到父母每天忙碌着,常常会觉得心疼,还很懂事。当被父母送出国外,情况就大相径庭。他了解父母对他学习不苛求的心态,也知道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已经被父母安排妥当,于是根本不用心学习,也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每天追求的是穿名牌、开好车,时间长了觉得这样的日子也很平淡,就试图寻找各种刺激,最后和一些品行不端的人交往,久而久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父母面对无法挽回的堕落孩子,也悔恨当初的考虑不周。
我从事英美澳加留学业务工作多年,经常会遇到一些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家长,来为孩子咨询出国留学的事情。他们中也有些表示让孩子出去就是多长些见识,不需要承担太大的压力。但这些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有时压力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坏事,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一些孩子出国之后由于没有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学习目的性也不强,加之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烦闷、寂寞的情绪,就会寻找释放情绪的出口,这时就有可能认识一些不该认识的人,逐渐养成一些坏习惯。如果父母发现的早,还可以及时制止,使得孩子改邪归正。如果父母任其发展,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这种情况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其实我不是十分赞同。家长不给孩子任何压力,反而为孩子事先找到了很多条后路。孩子出国留学时没有任何压力,那么他们攀比的不是谁应该更刻苦学习,则是谁买了名牌的衣服、皮包、化妆品,或是谁买了新款的跑车等等。等待回国之时交给父母的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一张张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账单,我想这恐怕也不是家长想要看到的结果。
一些孩子在国内本不是差生,可是就是由于出国了,却成为了"差等生”。在某种程度上家长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家长首先应该端正对孩子出国留学的态度;其次要让孩子感觉到危机感,让他们懂得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父母的钱才不会白白流失,最重要的是学生才不会虚度光阴,才不会在多年后成为自己行为的受害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