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书总论       以斯拉记     (上)

(2009-09-03 15:27:23)
标签:

宗教

圣殿

犹太人

外邦

斯拉

波斯

杂谈

分类: 查经分享
以斯拉记简介



写作背景

根据犹太传统,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两卷书原属一卷;二者无论在文字风格、神学立场、取材范围等方面都极之相似,两卷的文字亦属同一时代,可见这两卷书无疑出自同一作者。

犹太人历来认为以斯拉是这两卷书的作者,甚至一些现代学者也认为以斯拉是这两卷书的编纂者,因为二书的文字、风格、宗教观点等与他个人的叙述 (拉7:27-8:34及9章) 相符。

另一种看法认为本书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编纂。由于经文常提及圣殿礼仪,显示作者可能是在圣殿供职的利未人;而且他连次要的职位(如歌唱的)也没有忽略,可见他很可能是属亚萨乐队的成员(参代上15:16-19)。

由于学者未能确定谁是本书作者,对以斯拉与尼希米的返国日期亦众说纷纭,故对二书的写作日期亦有不同意见。不过按较保守的估计,二书写成的日期约在主前五世纪末叶。



参考:

波斯列王表以斯拉与尼希米回国的次序问题



主题特色

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二书内容取材甚广,包括波斯官方文件(如诏书)、家谱、圣殿供职人士家族名单、以斯拉及尼希米亲身的记录。语文方面,以斯拉记除用希伯来文外,部分是用亚兰文记载(见内文注)。

被掳后归回犹大的以色列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领导下,在信仰上醒悟过来:他们是被放逐后剩余的少数,能够重归故土,足见是神的恩待;神的手满有能力,使他们在危险和万难下得以重建圣城和圣殿。他们觉悟到言信仰上的失败导致他们受罚被逐。现在他们矢志向神尽忠,顺从摩西律法,并分别为圣,不沾染外邦异教,使犹太信仰的精粹得以保存。



本书大纲

Ⅰ 所罗巴伯率众第一次回归(1:1-2:70)Ⅱ 恢复敬拜、重建殿基(3:1-13)Ⅲ 大利乌时圣殿重建(4:1-6:22)Ⅳ 以斯拉率众第二次回归(7:1-8:36)Ⅴ 杂婚问题(9:1-10:44)







以斯拉记 第一章 注释



1:1-11 被掳后归回



1-4 古列王的谕旨

1       「古列元年」:指他打败巴比伦后统治整个波斯大帝国的第一

        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

2       波斯王一反巴比伦的作风,将被掳到巴比伦的神像及其信徒遣

        返原来的地方,以安抚百姓。犹太人也在这宗教政策下受惠。

3       这呼吁的对象包括从北国(以色列国)掳来的百姓。



5-11 圣殿的器皿归回耶路撒冷

7       古时,战胜者通常掠夺败降者所信奉的神像作战利品,犹太人

        没有神像,故圣殿中的器皿被掠夺以代替神像,放在战胜者的

        神庙里,好炫耀其信奉之神使他得胜的能力。

8       「库官」:即财政大臣。



        「设巴萨」:为巴比伦名字。

10     「之次」:原文残缺,或译作「二千」,即银碗共有二千四百

        一十个。

11     9-10节所胪列的器皿可能只是较为重要的,并不详尽,所以总

        数与本节有出入。

        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约需四个月时间。





思想问题(第1章)

1 波斯王古列元年为主前五三八年,即距巴比伦侵占巴勒斯坦七十

  年。

  七十年这段日子有否动摇犹太人重建圣殿的信心?

  他们的指望是什么?参1节; 耶29:10。

  时间长久是否使你信心动摇的主因?

2 本章两次提到耶和华激动人心(1, 5),表明神那一方面的属性

  呢?参箴21:1; 启19:16。

3 诏书中提及两种犹太人,一种故意「留」,一种故意「去」。

  「去」的犹太人要面对什么处境和困难?

  留下者有何贡献和损失(参6:16)?







以斯拉记 第二章 注释



2:1-70 回归者的统计



1-2 引言

1       据考古学家发现,犹大许多城邑在居民被掳后便遭废弃,以后

        再没有人居住。可见当时只有部分回归者重返故居,其他则在

        别的地方建立家园。

2       显然这十二人是当时众人所熟悉的人物。他们是否同一时间回

        归则不得而知。



        「尼希来」并不是尼希米记的那一位。

        「末底改」也不是以斯帖记中那位。



        末底改、必珊、米斯拔为巴比伦名字,

        而比革瓦伊为波斯名字。



3-70 回归者的记录

这个记录的目的引起学者颇多的猜测。可能这是波斯纳税名单,或者是犹太人自己用来区别正统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记录。

百姓的数目以

 1 家族(3-19)、

 2 居地(20-35)、

 3 圣殿供职人士(36-58)及

 4 无谱系者(59-63)划分。



21-35 这记录以南部城市作起点

伯利恒、尼陀法在耶路撒冷(以下简称耶城)以南;亚拿突、亚斯玛弗在耶城以北;基列耶琳、基非拉和比录在耶城之西北;拉玛、迦巴、默玛、伯特利和艾在亚拿突和亚斯玛弗以北;尼波、末必、以拦和哈琳在犹大省之西南角;罗德、哈第和阿挪在犹大省之西北,近约帕;耶利哥、西拿在犹大省之东北。



40     利未人人数稀少,可能在被掳期间,部分转去作祭司,而部分

        则转进其他行业,不愿意回耶路撒冷在圣殿辅助祭司作粗重工

        作。

41     这些「歌唱的」是在圣殿里供职,限于男性。



43-54



        「尼提宁」:是在圣殿作工的奴仆,被掳前这些人通常是战败

        的迦南人。

        他们紧居于尼提宁的房屋(参尼11:21),由一监督管理。

        这里的名字大部分是外邦的:

          西哈(43)和押拿(50)为埃及名,

          利汛(48)很可能是亚兰名,

          米乌宁(50)是亚拉伯名,

          尼普心是以实玛利名,

          巴柯(53)是以东名等,其他名字则是浑名。

55     所罗门的仆人是战俘或受制服的外邦人,他们在圣殿作仆役,

        名字多是浑名。

64     前面的记录数目与这里的总数有出入,有人认为本节的数目是

        抄写之误,有人则认为这是因为前面的记录没有包括妇孺数目

        在内。

65     「歌唱的男女」:是供富户娱乐的音乐家,与41节的不同。



68-70 族长为圣殿捐献

69     「弥拿」:为波斯金币,重约四点六安士(130克)。

        从以色列人所献的礼物看来,他们在外邦已有相当的经济基础。





思想问题(第2章)

1 返回耶路撒冷城的人,除了大卫子孙所罗巴伯之外,分别来自那

  些阶层呢?参65, 70节。

  你认为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同样重要?

  你在教会的事奉是否带有「看重高位、轻视位低」的观念?

2 本章所记的迁徒,和古时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迁移在形式上

  有什么相似、相异之处?

3 为什么作者把谱系不明的人(59)也记在名单上?

  这和该次旅程的性质有何关系?

4 尼提宁(43)为外邦人,为何可以在圣殿中作仆役?

  参出12:48; 民15:14。

5 建造圣殿的费用从何而来?

  所供献的物品多吗?参69节。

  由此看来,教会的工作应否有经费不足的现象?

  参创18:14上; 诗50:10。









以斯拉记 第三章 注释



3:1-6 上恢复献祭敬拜



1-3上 筑坛于圣殿旧址

1       这很可能是回归后第一年。

        七月是传统节期最多的月分,计有吹角日、赎罪日和住棚节。

        以前所罗门就在此月行献圣殿礼。

2       本段提及宗教事宜,故祭司耶书亚的名字排首。

        (参2:2; 4:3; 5:2等)



        「与他的弟兄」:指普通百姓,不是所罗巴伯的亲兄弟。



3下-6 复献祭

3下     「邻国的民」:就是撒玛利亚居民,亚述灭北国以色列后将各

        处人民徙置于此。以民惧怕他们,故早晚献祭,求神保护。



3:7-13 重建圣殿根基



7-9 预备所需物料和人力

7       粮食、酒、油是用作交易,代替钱币。

        材料是仿照所罗门建圣殿用的(参王上5)。



10-13 献基礼

圣殿只奠了基,工程便受到邻国居民所阻(参4-6)而停工,至二十年后才完成。





思想问题(第3章)

1 作者描写百姓开始建筑圣殿时,特别强调他们先建造祭坛。

  究竟「祭坛」在以色列民心目中有什么意思呢?

  你信仰生活中是否也以「献祭」为你的中心?

2 「甘心祭」是否列入额外的献祭?

  百姓献甘心祭给我们什么属灵启迪?

  你的信仰生活是否已突破诫命所定的十一奉献,进到「超额」的

  付出?参申16:17; 林后8:1-3。

3 以色列人对重建圣殿一事除了特别显出热心之外,对建造的过程

  还显出什么态度?参8, 9节。

4 所罗门时代献殿的情况(代下5:13; 7:3),和本章所记的情况有

  什么相似之处?参11节。

  年老的祭司、利未人和族长当时为什么大声哭号?

  参12节; 该2:3。

  他们的表现和许多年老人对事物的态度有何类似之处?

  这种心态往往带来什么影响?参腓3:13, 14。







以斯拉记 第四章 注释



4:1-4 拒与敌人同建圣殿

根据本书的描述,圣殿重建受阻是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反对,与哈该书所述的角度不同,后者针对犹太人自己对这工作漠不关心的态度。



3       犹太领袖拒绝撒玛利亚人帮忙,因为对方的信仰是混合宗教(

        参串珠),不是真正敬拜耶和华。

4       敌人攻击结果使犹太人士气低落,以致工程陷于瘫痪。



4:5-23 屡遭反对

本段记载在数位波斯王年间,圣殿重建的工程不断受到拦阻。4:8-6:18原文为亚兰文──当时国际的外交语言。

6-23学者认为本段所记录的历史与上下文不是属一连贯时期;理由有二:

 1 本段内所提的两位皇帝为亚哈随鲁(即薛西斯,公元前四八六

   至四六五年)及亚达薛西(公元前四六五至四二五年),他们

   较4:5的古列为晚。

 2 本段所涉及的史实是反对建造城墙,而非建造圣殿的事。

至于作者为何把这较后期的历史加插在这里,大概是他想读者更清楚当时的情况,便不按年分次序把犹太人遭遇的一些阻挠编集一起。



5       古列与大利乌之间相隔约十五年。



        「谋士」:可能是居于撒玛利亚的波斯官员。

7       本节所提的可能与8节的为两封不同信件。

        这里没有说出信的内容,只提联名奏告的人。



        「比施兰」:身分不详。



        「米特利达」:可能是波斯官员。



        「他别」:可能是撒玛利亚人的代表。



8-16 为另一封信的内容

8       「利宏」:是撒玛利亚省省长,犹大和耶路撒冷为其统治范围。

9       「亚法撒人」:为波斯人。亚基卫人、巴比伦人、书珊迦人等

        是住在不同地方的外邦人。以上的提名可以使整封信更有分量。

10     「亚斯那巴」:是亚述最后的皇帝亚述巴尼帕。



        「大河西」:指幼发拉底河以西整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区域,

        是波斯王国第五省区。



13-16 敌对者列明利害,请求王制止犹太人建城墙

(当时他们筑墙可能是为了自卫);王若不制止,他将会失去一笔税收(13)及部分国土(15-16),他的名声也将受损(14)。



14     「食御盐」:意即受王的俸禄。

18     「明读」:应为「译述」。



4:24-5:2 复兴圣殿之工

从这里起继续记述4:5波斯王大利乌时耶路撒冷的情况。犹太人得先知的激励,精神抖擞,继续圣殿工程。





思想问题(第4章)

1 论工作效率和日后彼此间的关系,以色列民若和邻近的撒玛利亚

  人一起建殿会有一定的益处。

  为什么所罗巴伯甘冒与邻区交恶之险,坚拒与他们合作呢?

  参3节。

  以色列国的历史对他们有什么提醒呢?参王下17:24-41。

  这是否表示今日教会绝不可与不同宗派的人士合作呢?

2 今日基督徒在不少国家往往被视为破坏政制与经济的分子,这种

  诬告在利宏等人的奏本中有否出现?参13节。

  信徒如何防备他人的诬告呢?参彼前3:16-17; 4:15-16。

3 亚达薛西王下令犹太人停止修建城墙是否表明神的旨意要这事就

  此完结?参诗31:15; 来12:11。





以斯拉记 第五章 注释



5:3-17 上本奏告大利乌王

3       「达乃」:为新任的总督,犹大及耶路撒冷在其管辖范围。示

        他波斯乃为其下属,可能是书记。 与4:8之利宏省长比较,达

        乃的政策较温和,在调查期间,没有逼令犹太人停工。



        「这墙」:或译作「建筑物」(吕)。

        可能是指建筑材料如石块、梁木等。



7-17 上本内容

大致是:达乃和手下到犹大视察,见犹太人建造圣殿接近完竣,遂问是谁授权他们大兴土木,犹太人于是陈述圣殿的历史及波斯王古列降旨及帮助他们重建圣殿的经过。最后总督请王稽查此事并覆谕指示。



11     「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指所罗门。

13     「巴比伦王古列」:意即统治巴比伦的波斯王古列。

16     犹太长老没有提及他们受撒玛利亚人的扰乱,免得事件节外生

        枝,省长亦没有拦阻他们建殿。





思想问题(第5章)

1 先知撒迦利亚及哈该用什么话语鼓励颓丧的以色列民呢?

  参亚8:9-13; 该2:1-9。

  对感觉挫败的信徒,你应该给予什么帮助?

2 先知哈该认为建殿工作缓慢的原因和本书作者所提出的有什么分

  别呢?参该1:4。

  你认为对信徒成长的最大阻碍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因素?

3 百姓对这次阻挠的反应和以后那一次的(见4:23)有何不同?

  参3-5节。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

  面对律法、时代、权威加诸我们身上的压力,我们有没有他们勇

  于见证、敢于承担使命的精神?

4 为什么百姓的答辩(11, 12)不先提及古列王的诏书,以壮声威

  ,而偏偏首先表明自己是「天地之神的仆人」?参徒5:29。

  他们的答覆如何让敌人有机可乘?

  从第12节看来,百姓对国家的历史有何看法?

5 我们应否接受国家法律给我们的保护?

  百姓宣称他们施工建殿有王允准是否合宜之举?

  使徒保罗又怎样诉诸当时法律呢?徒16:37-39; 25:11-12。

6 今日基督徒面对推行圣工上的种种疑虑和困难,应有什么态度?

  参腓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