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中那片海
心中那片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8
  • 关注人气:5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2015-02-01 10:35:38)
标签:

葫芦烙画

比葫芦画瓢

手艺

分类: 我的兴趣爱好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图 文/安全老张

   我对葫芦烙画还只是停留在“喜欢”的层面,既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认真刻苦地去学习,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目的就是寻找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涵。因为我爱好广泛很喜欢玩,虽然没有创新的本事,和成“家”的欲望冲动,但看到别人做了的就有点“不服气”,非要去尝试一下。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汉族一种很传统的工艺美术。艺人们用烙铁在葫芦上用熨出的烙痕作画,与葫芦的有趣形状融为一体,既能随手把玩,又能作为艺术品永久保存。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更能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体现出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专业的烙画工具我还没有看到过,我用的就是普通的电烙铁,功率100w左右,烙铁头就要根据创作需要自己去加工制作了。我没有见过艺人们的烙烫过程,也没有看过烙铁画的学习教程,只是自己慢慢的摸索尝试。

我的烙画体会:

一是掌握好烙铁温度。烙铁温度可以用不同功率大小来选择,也可以靠调温的电器设施来控制。运用烙铁温度和书画的用墨有点相似,温度高时如浓墨,烫出的笔画浓重,温度低时如淡墨,烫出的笔画则轻淡。刚入门的初学者,不妨用低温慢慢烙烫,层次深浅可用反复多次地“运笔”叠加而成,低温烙烫的笔画不理想时,还可以稍作进一步修改。我还摸索出烙铁不同位置,温度不同的特点,分别在烙铁上装置两个“笔头”,这样就可以在同一烙铁上,使用不同温度的“笔头”。

二是掌握“运笔”速度。掌握了烙烫的基本技能以后,就可以用高一点的温度。高温烙烫,是利用烙笔移动的速度,来控制“笔画”轻重的,和书法的草书用笔一样,需要有熟练的手法和扎实的功底。另外,利用烙笔与葫芦的接触距离,来控制笔画轻重画面层次深浅,也能达到良好的烙画创作效果。

 三是制作不同的烙铁“笔头”。和书画创作用笔一样,在大小不同的葫芦上创作的画面大小不同,同一画面中的笔画也不尽同,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烙铁“笔头”。如烙字时需要“笔头”光滑,使其上下左右均能自由“运笔”。烙烫特殊线条时,可根据其粗细制作单向的烙铁“笔头”,单向“笔头”容易掌握方向,可使烙烫出的线条流畅。烙烫作品较大的画面时,可制作带面的“笔头”,利用“笔头”的不同接触距离,烙烫出有层次、韵味的画面。还可根据特定创作要求,制作自己得心应手的“笔头”,如烙烫鱼鳞、羽毛的马蹄形“笔头”,烙烫圆型时用的空心“笔头”等等。

我的葫芦烙画手艺,应该是带个引号比较贴切,因为还不能称为手艺。我既没有潜心钻研过葫芦烙画,也没有熟练掌握其技法,更不会考虑它的经济价值,仅仅是个爱好而已。如有同样爱好的朋友,敬请多多指导。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这一组葫芦是儿子专门在网上为我买来的,皮老成而纯净,不但成色好样子也可爱,

            卖家应该是作为一项产业开发种植的。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在葫芦上创作牡丹烙画时,先用尖细的“笔头”勾勒出轮廓线条,再根据牡丹

            花瓣的投影关系,烙烫出光线明暗层次。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葫芦表面不太光滑,烙字时不易保持笔画流畅。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这只葫芦的直径只有4公分,不易创作太复杂的画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比较简单的画面,可直接用烙笔作画。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晒晒我的手艺(七)--比葫芦画瓢
这是自己种植的葫芦,成色不好,烙烫出的画面效果逊色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