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的饺子母亲的味道

(2014-12-22 01:48:36)
标签:

冬至

饺子

美味佳肴

家风传承

母亲的味道

分类: 手机随拍

冬至的饺子母亲的味道 

冬至的饺子 母亲的味道

图 文/安全老张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以传统节日,是人们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流传下来的。和南方吃汤圆一样,豫北老家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所以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冬至总是与饺子分不开的。

   老家过冬至,有接冬,正冬,送冬的说法。冬至的前一天为接冬,冬至当天为正冬,后一天为送冬。基本上都是吃饺子,接冬晚上吃,正冬中午吃,送冬早上吃。农家虽冬闲,用三天时间庆贺,更说明对这个节日的重视。

   我刚记忆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吃大锅饭,每人一天的口粮是一两八钱,吃糠咽菜都没有,吃饺子也就是个梦想罢了,更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唠在嘴上的一种奢望。后来大锅饭的“大伙”散了,生活慢慢好了点,能填饱肚子了,但吃上一顿饺子也只能是冬至和春节年三十的时候。

   小时候对冬至的真正含义一点也不清楚,但知道冬至能吃上饺子。长大一点才听大人们念叨:“冬至十天阳历年”,也就是元旦前第十天的日子就是冬至了,这算是对冬至大概的时间概念。还听母亲说过:“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知道过了冬至天就漫漫长了,夜就慢慢短了。更是小时候经历艰苦生活的原因吧,饺子成了是最为期待的美味佳肴,冬至吃饺子的记忆像是镌刻在了脑海......。

   记忆中对“饺子”的期待。记忆中的“饺子”,皮还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做的,馅也大多是白萝卜,把萝卜馅先用油葱花炒一炒,再放点花椒面就算是所有调料了。如果能去乡里食品店买来点大油馇子调馅,那饺子的味道就更香了。由于饺子皮多还是杂面做的,个大皮硬,煮熟了特滑,小孩子们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不住,哥哥就教我做“饺子叉”。就是用筷子从尖的一头劈开两半,再用一节高粱秆进行固定,就成了一个吃饺子的专用工具—“饺子叉”,特别适合孩子们吃饺子用。每年的冬至还没到,我们总是会提前把“饺子叉”做好,由于对饺子的期盼,可想每年过冬至做“饺子叉”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记忆中的饺子特别的烫嘴。在那个吃窝窝头的年代,吃顿饺子是一年中可数的,特别是孩子们,一入冬都念叨着什么时候冬至,盼望着吃那顿饺子。端起碗根本就等不到凉,更顾不上饺子烧嘴烫牙了,记得每次吃完饺子都会把嘴烫脱出一层皮来。

   记忆中吃饺子是家风的传承。小时候每次吃饺子都显得很隆重,吃饺子不但是生活上的一次改善,是对一个节日的庆贺,还是我们家家风传承的一个时机。饺子煮好盛上碗,母亲总是端一碗把筷子齐齐放好,先敬神,再敬祖宗,然后把第一碗饺子端给奶奶。在我的心里,那第一碗饺子是特别神圣的。那是对祖宗无上的尊重,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更是良好家风的传承。

   母亲已经不在了,每次过冬至吃饺子总能想起那些往事。从小时候的杂面皮萝卜馅饺子,到后来的白面皮猪肉馅饺子,到现在的精面皮瘦肉馅饺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素菜馅饺子。味道越来越鲜美,饺子越包越小巧,但饺子里吃出来的始终有母亲的味道......。记得母亲包饺子的那娴熟的手法,记得母亲把包好的饺子摆得一圈圈一排排整齐,记得母亲煮饺子时那满灶膛的红火、满屋子的蒸腾,还记得那欢声笑语一家人快乐的时光,和那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味道......。 

 

冬至的饺子母亲的味道
                    冬至的饺子母亲的味道
感谢仙乡洪泽老师将此文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