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用工制度的改革,人员流动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不安全因素和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也在增加,这些都给安全管理提出了紧迫的课题。
一个系统运行的好坏和安全状态如何,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工艺条件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可靠性。安全管理就是要控制和消除人-机系统中不安全因素,使人-机关系更加匹配。事故发生主要是人、机器、环境三要素协调不良所致,而这三个子系统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可以影响机器、环境子系统,如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要靠人去改变,良好的工作环境要靠人去创造,反之亦然。所以,在这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进行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必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的安全素质不高形成“要我安全”的局面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规章制度、责任制来规范人的行为,纯粹以奖罚手段来规范人的活动,对人的管理主要从“管”的角度出发。但制度具有非完美性、非灵活性和强制性等缺点,因而造成了“要我安全”的局面。靠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不能更好地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自觉反“三违”的积极性。我们看到某些工作岗位的职工不规范戴工作帽的现象,平时的安全检查,对这些行为也给予指出,甚至扣奖金,但一段时间后,这部分人还是“旧病复发”。这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如何规范戴帽,更不是不知道规范戴帽的安全性,而是心里存有侥幸、麻痹大意、贪方便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安全”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不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基本知识和技术,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事故隐患。这些行为还表现在,工作时不自觉佩戴好劳保用品、机器设备带病运转、设备传动部分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检修设备时不挂警示牌、出现“三违”现象等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必须扭转“要我安全”的局面。
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职工“我要安全”
随着企业机制改革,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用工制度的改革,人员流动性大;原来传统的安全管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必须结合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把工作做在前,做到预防为主。这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把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我要安全”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故频率降下来,使安全不拖生产的后腿,以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