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至宝康熙芙蓉石玉印

在清代被誉为“石帝”和“石后”的寿山田黄石和芙蓉石,自古就备受帝王将相,达官贵胄的宠爱,清代帝王康熙、雍正、乾隆都极为喜欢用寿山田黄石和寿山芙蓉石做为印玺。
寿山芙蓉石还有一种重要特征:就是石矶里常有粉白色的斑点,被称之为“卧虎屎”。老石农说:早年,随着世道的兴衰,芙蓉洞时开时废,人迹罕见,十分荒凉,山上有老虎出没。由于芙蓉矿洞冬暧夏凉,自然成了老虎最好的住所。老虎在洞中拉屎拉尿,渗入芙蓉石的矿脉,变成了“卧虎屎”。这一传说为寿山芙蓉石增添了一分神秘,同时也是鉴定寿山芙蓉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瓦钮:钮面镌刻一空中腾飞的蛟龙
印面:正四方形,7.8X7.8厘米,四印壁有两印壁镌刻一对称长龙
印高:5.8厘米
此宝印采用极为名贵的芙蓉石品种“藕尖白”石料所刻成,
在寿山芙蓉石品种中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猪油白等,以藕尖白最为难得。藕尖白石质似莲藕的芽尖,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
此印玺老性芙蓉石的蜡质较强,质地十分脂润细腻,雕工精致。透过印玺残破角可看到印石洁白细嫩,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为藕尖白芙蓉石,也就是说像藕尖一样白。表面虽然脂润细腻,历经近300年的岁月时久虽变得灰暗,但宝印看上去火气褪尽,更加滋润通灵、老到成熟、温文尔雅。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在印石上有多处粉白色的斑点清晰可见,也就是被称为“卧虎屎”的寿山芙蓉石的重要特征。
http://s6/bmiddle/001JEPf8zy7fbffj2v345&690
http://s3/bmiddle/001JEPf8zy7fbfuVkaK62&690
http://s13/bmiddle/001JEPf8zy7fbgPzNCs6c&690
http://s11/bmiddle/001JEPf8zy7fbfCc0J44a&690
http://s3/bmiddle/001JEPf8zy7fbfFo1hw72&690
http://s13/middle/5ed1a6e6ta5455ce9508c&690
背景资料: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爱寿山石之风更盛,选石也更加讲究。名贵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宠爱。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有不少是芙蓉石章。
从乾隆帝祭天时将田黄石作为供品后,田黄石有了“石王”的美称。有“王”就有“后”。芙蓉石雍容华贵,细腻脂润,而且清朝皇帝将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芙蓉石顺理成为“石后”。
宝物简介: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在避暑山庄命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于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上,《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实录。“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则反映了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这对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博古钮,雕工精致。成交价高达390万元人民币,创下了芙蓉石章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