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最后阶段,班主任应如何进行管理(摘抄)

(2011-05-22 08:31:54)
标签:

杂谈

学生进入高三,尤其是高考复习进入临考阶段,各种心理问题容易产生。比如高考复习进入了高原期、临考前的焦虑、失眠,几轮复习下来,觉得继续复习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几次质量检测下来成绩不理想而丧失参加高考的信心和勇气,体质较差的同学几轮拼搏下来也会感到过于疲惫,甚至个别同学体质进一步下降,出现感冒、头痛、乏力,难以坚持到最后的决战阶段。那么如何加强对高三学生的后期管理,做到进一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呵护学生,既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既增强学生的自信、又给予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临战状态,这是高三学生管理小组,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全程陪同——体现一个“爱”字。 最后阶段要从关爱每个学生出发,与学生广泛接触,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千方百计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以慈母之心,关爱学生。无论是自修课、课间、午睡和就寝,都将深入班级,与学生接触,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2、激励士气——体现一个“志”字。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在临考前可能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是部分学生对参加高考无所谓,过于自信,这往往会导致考试失利,需要加强引导,二是对参加高考丧失信心,缺乏斗志,对于这种现象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每位学生精神饱满、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复习和高考当中去。要关心学生的心态,树立学生必胜信心。最后几天要抓的第一件事是鼓舞学生的士气。

3、分层指导——体现一个“分”字。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又有不同的需求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分层教育,分层指导。与个别学生进行了谈心交流。当然并非要与每位同学都谈心,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

4、调控心态——体现一个“常”字。这就是要求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就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来说,作为学生,如何调整心态,是考试时能否发挥正常水平,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要努力使每个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出现浮燥。坚信自己“我行,我一定行”。

5、男女有别——体现一个“稳”字。高考力求稳扎稳打,既不要过于自信,也不要对自己缺乏信心。一般来讲,男生在最后阶段往往表现为过于自信,这样,在考试中好的男生失常的可能性较大,而女生表现往往较为低调,因而失常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对男女同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6、不予批评——体现一个“容”字。在最后几天里,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或违反班级纪律制度,是否都要给予严肃批评呢?回答是否定的。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更加注意正确对等犯错误的学生,学会容纳学生的缺点。认为还是少批评或不批评为好,要以“微笑对待”犯错学生。

7、适当练笔——体现一个“熟”字。监考前的几天时间里,是否仍要做练习?最后几天还是需要有适当的训练。在学习上仍然要做适量的练习,每天都要练,做一些小题,因为几天不做,会出现解题上的不适应,不熟练,当然不要做偏题。

8、把握规律——体现一个“提”字。最后几天的复习,我们的学生就知识的层面来说已不可能有多大的长进,然而就解题能力和技巧的层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提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呢?这就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例如,在最后的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寻找做某类试题的思路,要告诉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题目或正在做的练习题中,“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这是提高应试技巧的重要一环。

9、重视平衡——体现一个“总”字。高考讲的是总分,单科独进并不一定是好现象,综合平衡才是最佳状态。前段时间,以“抓薄弱,促平衡”为中心,最后阶段则打算转为“抓优势,促平衡”为中心。因为,一些学生在抓薄弱学科时,把优势也给失去了,因而,在最近的考试中总成绩便不理想了。这就是说,在抓薄弱时,不要丢掉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因优补劣全面提升。

10、确保健康——体现一个“本”字。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治国的理念,以生为本则是我们育人的理念。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如何,则最终决定着每个学生高考的成败。确保健全的体魄,是确保高考获胜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高考就没有良好的生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成败就取决于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织学生参加一些适量的体育锻练,又要控制具有危险性的剧烈的体育竞技活动;既要确保学生睡眠好,又要确保学生吃的适当,最后几天,将每天带领学生利用一定时间去跑步,以增强学生体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不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适量吃一点维生素,蔬菜等,以确保身体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