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道文化“活”起来
(2022-08-12 21:02:36)分类: 东西南北 |
茶马古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自唐宋以来使用了1000多年,是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要道。随着现代交通兴起,茶马古道逐渐失去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作为历史见证、作为珍贵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2013年,分布在西南多省区内的茶马古道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保存完好的24段、300多公里古道路段,沿线村落、客栈、商号、古茶园共计150多个。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以茶马古道遗址为基石,力求从建筑景观、民俗展现、情景演绎等多个方面对茶马古道进行复原和活化。其中从茶庵塘至磨黑段的12公里茶马古道是最早被修复的路段。古道沿线上的那柯里建成了第一个茶马古道文化小镇。当地人传承普洱茶制作技艺,在寨子里建起非遗技艺体验中心,游客可以动手做一饼属于自己的普洱茶,亲身体验茶马古道的魅力。整个旅游景区对历史情景的复现与还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古道遗址和这一文化线路,感受昔日马帮旅途的艰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梅关古道又称庾岭古驿道,跨越江西、广东两省,唐开元年间由名相张九龄开通,路宽二丈,青石铺垫。它北承大运河与赣鄱水系,是古代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建于宋代的梅岭关楼存留至今。古道两侧遍植梅树,“庾岭寒梅”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对于这些保留了较多文化遗产的古道来说,其丰富的古道遗址资源不断吸引着八方游客,让一度沉寂的古道文化“活”了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昔日诗人李白感喟的蜀道,如今成为国际山地马拉松爱好者的赛道。秦蜀古道,是古代由关中通往蜀地的道路,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目前保护最完善、开发最成熟的古蜀道主要在四川广元境内。如何让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兼备的古蜀道为更多人所知?2019年,大蜀道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举办。赛道全长42公里,覆盖剑门蜀道精华的剑昭古蜀道段,沿途风景自然天成,一经推出就受到“跑友”们关注,首届比赛吸引了来自10余个国家的4000余名选手参赛。2021年,“穿越大蜀道”自驾游活动也正式开启。穿行剑山之间,欣赏“穷地之险,极路之峻”的剑门绝壁,打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品味翠云廊“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生机与灵动,聆听绵延群山与千年古柏的唱和,让自驾爱好者感叹“此生必驾大蜀道,人间胜景剑门关”。
当代科技发展也助力古道文化“活”起来。对于文化内涵深厚,诗词、壁画、文物等文化资源积累丰富的古道景区,可以立足资源优势,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通过数字虚拟现实和数字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发展线上古道之旅,丰富古道文化体验。
让古道文化“活”起来,既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体验方式。在推动古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转化创新过程中,不仅古老的古道文化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当代社会文化创新活力也将被进一步激发——古道文化是一座富矿,正等待着我们继续科学保护、创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