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寒时节

(2021-01-17 21:08:10)
分类: 散文随笔


 


(一)

  风雪正起,小寒已寒。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深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这个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的光和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就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的光和热稍有增加,但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天寒地冻,这个时节,农事庄稼可松懈不得,要继续抓好春花作物的培育,做好防冻、防湿工作,力争春花好收成。大棚蔬菜要适时播种、科学管理,由于阴雨雾天气较多,棚内湿度大,易诱发作物发病,要有效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果树要继续做好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幼年树以整形为主,成年结果树以修剪为主。畜牧大牲口要注意关闭门窗,提高舍内温度,还要防范外来疫源感染而引起急性、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天气寒冷,可仍旧是一大摊子的事儿,一点也小视不得。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面对寒冷,是要吃点东西补上一补的。小寒时节吃什么呢?那是大有讲究的。进入小寒,也是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进补为主。有俗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即便这样,但也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物。乡下还有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看来,小寒时节,多进行户外活动,也是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的重要方法。

  古诗云:“白云悠悠向北移,大雁行行掠关去。”南迁的大雁,在小寒的初晨,吃饱喝足,积蓄能量,由有经验的老雁带头作为领队,幼雁排在中间,最后由老雁压住阵脚,呈人字形排开,不时发出“呀呀”的叫声,日行夜宿,开始北移。虽是深冬,却是一种温暖的呼唤;虽是小寒,却是一种力量的感召。

  山坡上,田野中,荆棘丛中的野鸡,经过一夜的寒风吹袭,拖着疲惫的身躯,三三两两出来觅食,饮冰碴水,吃沙棘果实、田间遗落的植物果实。野鸡在春夏秋三季除了被惊吓和惊扰是很少出声,在小寒到来之时,由于宇宙间阳气的回升,不论是体态优美的公鸡还是小巧玲珑的母鸡,都会因阳气的上升而开始鸣叫。它们在呼唤温暖,它们在呼叫春天。不善起飞、善于奔走跳跃的野鸡在这深冬的鸣叫,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回归。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真是佩服古人仅凭长年积累的经验,竟然把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估算得如此之准确,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二)

       小寒,位于二十四节令中倒数第二。按理说,小不及大,其寒冷程度略输于大寒才对;但据气象学家研究,大多数年份,小寒比大寒冷。

  其实,细想也难怪,小寒之前的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日子,日照时间当然也最短。时光向小寒迈进,太阳直射点悄悄北移,但这改变不了它仍位于南半球的现实。北方大地在白天的热量收入,抵不住夜间的热量流失,于是,温度就避免不了持续走低。

  有句话讲“冷在三九”,而“三九”基本处于小寒节气内。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小寒,常见风雪载途的景观。文学大家深谙冰雪酷寒的共情作用,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一场苍茫大雪、一葫芦烧酒救了性命,风雪夜奔上梁山;《红楼梦》大幕徐降,宝玉披着个大红猩猩毡的斗篷,一步一插,也往深雪茫茫的天地里去了。

  小寒时节,雪,是常客。城里人,冒雪奔波,而村里人,一反其他季节的奔波劳碌,娴雅起来。旧版的乡下,小寒时节,有一个主题词:烤。靠近一炉火,就是靠近了温暖和幸福。在炉边,取暖,也烤花生、烤红薯、烤馒头片、烤一切可以烤的东西吃。在炉边,还会传唱那首唱不厌的《九九歌》。诗书人家的“纸上梅花”已描红十大几朵、二十朵,红艳艳一片,像一簇簇火。

  小寒时节,炖羊肉、吃涮锅,最喜那种热气氤氲的气氛。但肥肉荤腥,怎能天天吃?最补还是家常饭。北风嘶吼里,熬一碗粥吧。五谷杂粮,时令青蔬,一家人分散在寒风扑打的窗下,大海碗、竹木筷,呼噜噜,喝得喷喷香;呼啦啦,一碗喝尽又一碗。一碗粥,热乎乎,逼走了小寒的“尖巴”和刁蛮。

  远离乡村的上班族,有什么能比上班路上天光的明暗交替更令人敏感的呢?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到小寒,下班景象从披星戴月到霞光陨落,正悄悄演变。黑夜,以缓慢不可知的速度,在变短。

  但,夜仍旧很长的呀,冬夜漫漫。“日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这诗,说的就是昼短夜长、岁月逼人的催促感,充满凄冷和寂寥。而我却觉得,忙完公务,走向夜色,那是黑丝绒般迷人的光阴。到家,便是回到了温暖的私人空间。

  古文人惜时,长夜难尽时秉烛夜游;旧时代生活条件低下,流连火边、以消寒夜;现代的我们,暖气充沛,衣食无虞,小寒长夜正好用来享受人生、自我修炼。你可以赴一场风雪之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不醉人人自醉;你可以雪夜访友,见了面可畅谈、可借阅、可观剧,也可以仅仅看一下朋友就回返;你可以安静待在自己的小窝里,从从容容,读一卷书,对一个人,举一盏茶,凝视一堂山水。夜,深了。静极,心思也敏锐极。它微微拂动,如风中的触须。在寒天,于节令,于生活,内心竟会生出独沽一味的感受与体悟。

  小寒?在窗外呢。它阒寂,它嘶吼,它飘雪,它结冰,它光照淡泊,气温低。都不用理会的。养护一帧春暖花开在心里,即便陋室,也是华堂春暖好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物,亦有温度
后一篇:红薯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