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代》,70岁生日快乐!
(2021-01-11 00:56:10)分类: 散文随笔 |
林海音在《家住书坊边》里写她小学生时期,曾有多年订阅中华书局的《小朋友》半月刊和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杂志,那是她的课外精神食粮。
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学生时期。那时,我的课外精神食粮是中国福利会的《儿童时代》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少年文艺》杂志。这两本杂志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虽然那时生活清苦,可是徜徉在阅读的海洋里,是多么幸福,难以忘怀。
《儿童时代》是新中国第一本少儿刊物,创办人是德高望重的宋庆龄先生。我第一次读《儿童时代》是小学三年级,方方正正的杂志,比小人书开本大多了。好看的故事,漂亮的插图,一本杂志,直翻得我爱不释手,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那时书籍少,小朋友们时兴借书看。邻居玩伴问我来借《儿童时代》,我心里多么舍不得,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们看的时候小心一点,别弄坏了纸边。
《儿童时代》是月刊,每看完一期,就得翘首等待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漫长得如同一年,长长的等待中只能把旧杂志再翻来覆去地看几遍。不过,融入情感的等待,还是值得的,每拿到新一期杂志,就欢呼雀跃地仿佛过六一儿童节那么开心。
我订了三年《儿童时代》,直到升入初中,自觉已不是儿童,自此便没有再看这本杂志。今年冬天,偶遇儿时邻居,几十年未见,才知他师范毕业后做了老师。他说:“还记得我当年问你借的《儿童时代》吗?今年,《儿童时代》已经70岁了!就是这本影响几代人的杂志,在我童年时,让我对美好事物产生了无限的憧憬与想象,促使我选择了这一辈子的专业。”
《儿童时代》已届古稀之龄,一时引我感慨万千。近日看到上海儿童博物馆正在举办“儿童时代70周年特展”,赶紧过去怀旧。展厅里精选了各个年代的巨幅杂志封面,图案很有年代感:民族大团结、草原牧羊人、三毛形象、植树节种树浇水、马路边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红领巾背带裙头上扎着蝴蝶结……看过介绍后才知,有部分封面图案是著名画家的作品:黄永玉、张乐平、程十发、戴敦邦……我最喜欢的是一九五七年第十一期,封面是黄永玉的作品,画面上一个抱着玩具的小女孩和一只小猫,正坐在板凳上,看对面小男孩玩假面具的游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仿佛我和老公的童年时光,温馨浪漫。
展厅里还陈列了一位老作者和编辑的通信原件。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沟通不及如今便捷,可慢有慢的真诚和优雅。那时候,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温度的,他们鱼雁往返,推心置腹,亦师亦友。有意思的是,还看到了几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稿酬单,当年,发稿一篇可领到人民币三十元左右,对照当年的工资水平,应是不菲的一笔收入。
为隆重纪念《儿童时代》创刊70周年,上海邮政特地为中国福利会制作了纪念封,绿色信封上画着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是宋庆龄奶奶生前最喜爱的小动物,它洁白无瑕,象征着和平。信封右上角贴着“儿童游戏”的邮票图案,那些“儿童游戏”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倍感亲切:跳房子、丢沙包、踢毽子……我买下两只纪念封留作纪念。
离开展厅时,我还买了一只以黄永玉那幅封面为图案的文创包,背上身时,不禁有些感伤,我是多么想念童年的光阴啊!实际的童年已经过去,就让心灵的童年永存吧,在邮票里,在背包里,在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