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桃

(2020-12-18 18:06:06)
分类: 散文随笔

樱桃如何得名?

按《说文》解,因“莺鸟所含食”,故称“莺桃”,又曰“含桃”;按《本草》解,“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陶弘景《本草经》注云“樱桃,即今朱樱”。

朱樱,无疑是红樱桃。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千百年来,红,成了樱桃代表色,“绛雪、红露、泼血、红珠、火色贝、珊瑚碎……”,古诗词中这些绚烂殊异的红色意象,都是诗人赋予它的。《红楼梦》三十七回,宝玉给探春送鲜荔枝,定要用“缠丝白玛瑙碟子”来盛,我私心想着,缠丝玛瑙终究杂色,荔枝之红亦不端正,依着三姑娘朗阔明烈的性子,若用素净水晶碟子盛血红朱樱相赠,定会讨她十足欢心。然而古人审美意趣总不会让你失望,《东观汉记》载:“(东汉)明帝月夜宴群臣于照园。大官进樱桃,以赤瑛为盘,赐群臣。月下视之,盘与桃一色,群臣皆笑,云是空盘”,红盘红樱,不知是谁想出的“巧宗儿”,妙极了。

其实,樱桃不只红色,宋代陆佃训诂书《埤雅》云:“(樱桃)色鲜莹红者为朱樱;紫色皮内有细黄点者为紫樱,味最珍重。又有正黄明者谓之蜡樱,小而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除“朱、紫、黄”诸色,东北还有一种“白玉樱桃”,果实莹白、剔透晶莹,属毛樱桃(野樱桃)的芽变品种,没有长长的果柄。唐代时,也有白樱桃品种(不知是否为毛樱桃),韦庄写过一首《白樱桃》:“王母阶前种几株,水晶帘内看如无。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瑚白露珠”,可为例证。

至于小伙伴们常常混淆的车厘子,更是易解,樱桃的英文“cherry”,复数“cherries”,音译就成了“车厘子”,二者为一物,不过产地不同而已。

如今市面售卖的樱桃不便宜,古代樱桃更加贵重。

礼记中,宗庙祭品不设水果,只有牲、脯、鱼、黍、玉之类,《史记·叔孙通列传》 载:“(西汉)孝惠帝(刘盈)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西汉樱桃开启了宗庙祭献水果的纪元。

唐代皇室把樱桃作为笼络臣子的高贵水果。《旧唐书·中宗本纪》载“上(中宗李显)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以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与帝王同食樱桃。《景龙文馆记》载:“四年夏四月,上(中宗李显)与侍臣于树下摘樱桃。恣其食末,后于蒲萄园大陈宴席,奏官乐。至暝,每人赐朱樱两笼也”,君臣同乐,有酒有音乐,樱桃现摘现吃,吃完还可以打包,唐中宗真是个体贴皇帝。

既受皇家重视,得赐樱桃自然是臣子荣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一篇《为武中丞谢赐樱桃表》,“奉宣圣旨,赐臣樱桃若干者。天眷特深,时珍荐降,宠惊里巷,恩溢圆方。臣某诚喜诚惧,顿首顿首。伏以含桃之羞,时令攸贵,况今采因御苑”,说皇上赏赐樱桃,恩宠震惊四邻,简直让我诚惶诚恐,又惊喜又害怕。武中丞,即武元衡,贞元二十年迁御史中丞,柳宗元当时为监察御史,是武元衡下属,这篇表是柳宗元给上司的代笔。武元衡两次拜相,常得帝王犒赏,除了樱桃,他还让柳宗元写过《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让刘禹锡写过《为武中丞谢赐冬衣表》,得了赏赐,却明目张胆请人捉刀表达谢意,难道担心自己文笔不好皇帝怪罪吗?白居易也被皇帝赏过樱桃,与同事“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惭愧自己的功劳配不起犒赏,“已惧长尸禄,仍惊数食珍。最惭恩未报,饱喂不才身”。

唐僖宗时,甚至有专门为新科进士开设的“樱桃宴”。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唐时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刘邺第二子覃及第。时状头已下,方议醵率,覃潜遣人预购数十树,独置是宴,大会公卿。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者,人享蛮画一小盎,亦不啻数升。以至参御辈,靡不沾足”。宰相刘邺第二子刘覃进士及第,刘邺暗中派人买了几十棵树的樱桃,大会宾朋。当时樱桃刚上市,权贵也还没尝到鲜,刘家席面上的樱桃,却堆得小山一样,单单用来浇佐樱桃的糖和乳酪,就用去了好几斗,在场的显贵宾朋均可得享美食。樱桃宴的习俗,后世仍有延续,元人贡师泰《和马伯庸学士拟古宫词》七首其三:“近臣侍罢樱桃宴,更遣黄门送两笼。”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四记录乾隆时毕秋帆高中状元,康熙进士溧阳相公史贻直前来赴宴恭贺,称作“重赴樱桃之宴”。

宋人注重饮食的精巧细致,吃起樱桃也有讲究。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演绎北宋时期官宦市井生活,反复提到一款圆圆的紫红色饼状小零食“樱桃煎”,剧中女主明兰、侍女小桃都爱吃。樱桃煎,大概为蜜饯一种,经过加工,解决了时令水果难以储存的难题。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陈元靓《事林广记》对此均有记载,林洪的《山家清供》解释樱桃煎做法:煮以梅水,去核捣印为饼,而加以蜜耳。杨万里专门作了一首《樱桃煎》:“含桃丹更圜,轻质触必碎。外看千粒珠,中藏半泓水。何人弄好手?万颗捣虚脆。印成花钿薄,染作水澌紫。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独美”,说樱桃又红又圆,鲜嫩多汁,把果实捣碎,添入模具,制成花状,此味独美。

樱桃饱满润泽,蔓玫说它有种不自知的萝莉气质,“仿佛紧绷到不起一丝褶皱的青春”,用来比喻女子红唇,生动贴切。此说法源自白居易,唐代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樱桃小口,成了美人的标志。宋词有一词牌名叫“点绛唇”,亦称“点樱桃”,据说来自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描摹的就是女子樱桃口的妆容:上下嘴唇各画一红色半圆,闭口时呈现完整红樱桃形状。后世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都有以“樱唇、樱桃口、一点樱桃点绛唇”烘托女性唇色唇形美丽的词句。戏曲唱词中更是常见,越调《白奶奶醉酒》,白奶奶施掉包计夸赞赵凤英“樱桃口不点自来地红”;评剧《花为媒》张五可对镜自赏,说自己“鼻如悬胆,齿如编贝,口似樱桃”,又赞李月娥美貌“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着樱桃小口”……娇滴滴,鲜艳艳,水灵灵,红灿灿,这样的“樱桃口”,谁能招架住不去喜欢呢。

挑一支竹竿,背一只竹篓,哼一曲黄梅调“打樱桃”,肯定别有情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沈园随感
后一篇:土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