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岛记
(2020-11-23 10:41:15)| 分类: 散文随笔 |
在海陵岛,我曾有一次奇异的飞翔。
那是到海陵岛的第二日下午,我没去沙滩,我选择的是靠近山石的海岸。我想听浪涛拍打撞击山崖的声音。斜阳正烈,我在乳白色的石头上坐下来,极目远眺。深邃的海面光滑如镜,正所谓静水流深,其实海水一直在奔跑,向着无尽的远方。后浪就是它的脚步,密集又急促,带着鼓动和诱惑。我努力昂起头,想看得更远一些。我没想凝望天空。在草原长大,到任何一个地方,天空对我都没有吸引力。瓦蓝、湛蓝、蔚蓝、深蓝、灰蓝……白云浮游或黑云压顶,我见过太多,没有哪里的天空比得过草原的苍穹。所以,我的目光最终留驻在遥远的地平线。但仿佛天空嵌着磁石,目光被吸附,渐渐仰成直角。没有杂质的蓝,没有变幻的蓝,如果有一朵白云点缀也好,但就是这么纤尘不染,这么一览无余,这么空,又这么阔。想游离又不能,目光凝注,脑里却撞击着杂乱的念头,会不会有什么奇迹呢?就如少年时仰卧在草地,朵朵白云时常会浮现出骏马或神兽,浮现出小说中描绘的情节。正这么想着,我觉得自己从白色的山石飞起来了,不知是自己生了双翅,抑或是磁石巨大的引力。我只知自己在向上,在靠近蓝得透明的天空。
惊叫将我拽回,我仍坐在白色的山石上,如瀑的阳光环绕着我。海浪飞溅,扑湿了某位女士。没有那声尖叫,也许我就看到了。至少,我能触摸到那蓝色的幕墙。当我沿着台阶向下时,还是忍不住回望。我知道,那奇妙的旅程会在记忆里扎下根,不会随着岁月无声流逝。
南宋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其陵墓在海陵岛的平章山下,东南方为大海,北方靠内海,坐西南向东北。南宋景炎三年,新会崖门之战后,张世杰继续率兵抗元,最后退守阳江。面对三次招降,张世杰拒不投降,在海陵岛殉国。
另一个与海陵岛有关的人物是陈宜中。陈宜中是南宋右丞相,与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一同抗元保宋。据说,南宋朝廷最后一个可隐藏的据点——海陵岛就是他选定的。京都失守,陈宜中撤到海陵岛,化名若水,隐居在石井村。石井村村头的庙宇供奉着石狗像。传说狗救过陈宜中的命,所以石井村敬狗为神。村中人人习武,这习俗即是始祖陈宜中家训,代代相传至今。
如果传说是海陵岛的暗门或偏门,那么多彩的景点就是海陵岛的正门、中门,中门敞亮,可以获知海陵岛的经济、文化、风俗、生机,烟火何以生发,何以蒸腾;偏门幽暗,可以追溯其性格来源、岁月流走和世事沧桑。每个人看到的是同一个海陵岛,但每个人看到的也是不同的海陵岛,多棱如镜,或许是其魅力所在。
某个夜晚,友人约我宵夜,我随着去了。到一个地方,在酒店吃得再好,也仅能满足肠胃的需要,而宵夜,尤其小巷里的小吃店,常常带来惊喜的享受。坐在出租车后排,透过车窗,望着两边的路灯和极少的行人。这个时刻,若在家里,我早已酣然入梦,而在海陵岛,夜晚才刚刚开始。偶尔溢出,在某一个空间,在某一个时间,谁说不是人生的奇遇呢。就如坐在海边白石上,虽然那是短暂的遐想,亦回味无穷。简单的几样菜,和宾馆完全不同,更本土更原生态,而且名字特别,味道极佳,不得不赞叹海陵岛在饮食上的创造和想象。这是海陵岛的又一个侧面,人间烟火,活色生香。
每个地方因文化性情不同,都有自己的标签,比如探险之境,奇遇之乡,或可放松,或可沉醉。海陵岛于我,是梦幻之乡,令我痴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