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游记
(2020-11-11 00:12:13)分类: 散文随笔 |
一座座古老的院落,毗连成片,气势磅礴,横卧黄土高坡,仰望日月星辰,任世间你来他往,二百年风韵依旧。说起王家大院,无人不知。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灵石县静升镇,被誉为“华夏第一宅”。导游介绍,王家大院的始祖叫王实,元代皇庆年间迁来静升,初为佃农,兼营豆腐,尔后以商贾起家,耕读入仕。王家在走过一条由商及官、官商结合的路子,成为当地有名的工商大财主兼官僚士绅,修建住宅不惜工本,相当豪华奢侈。现在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两堡对峙,一桥相连;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远望,那高大的门楼便映入眼帘,巨幅石雕匾额镌刻楷书“寅宾”二字,遒劲有力,气势雄伟。门前石狮头大面宽,庄重威严。随着如织的人流进得门来,缓步上坡,移步变形,美不胜收。
高家崖建筑群两大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都还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家丁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因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可以上下左右相通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徘徊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呼吸着古朴的味道,寻觅着往日留下的故事,空中飘曳的红灯笼宛如深闺中的小姐在向人婉转弹唱,轻声倾诉,使人顿兴历史的沧桑感。
出高家崖的西门,过桥就是红门堡。红门堡以中间主干道为轴心贯穿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巨大的“王”字,可谓匠心独运。全部院落只有先通过横巷,再转入主干道才能出去。主干道不仅是惟一通道,还担负着泄洪功能。主体建筑在南端西侧,气宇轩昂,有高官大贾气派。各院落虽均为四合院却大小不一,功能各异,门廊千回百转,曲径通幽。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让人穿堂过巷,新意迭出,目不暇接。
我们登上红门堡楼阁,极目远眺,依山而起、规模浩大的红门堡尽收眼底。鸟瞰全堡,“王”字巧嵌其内,又附会“龙”的造型,那高高扬起的堡门是龙头,前院的两口水井为龙眼,堡内中间这条横贯南北、前俯后仰的主街道为龙身,而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为龙鳞,东西走向的街巷为龙爪,北堡墙上的柏树就是龙尾了,寄寓王家龙盘虎踞或龙凤呈祥的憧憬。
最让我惊诧的,还是王家大院的“三雕”。流连其间,精美绝伦的三雕精品随处可见,抬头木雕在目,低头石雕在前,转眼砖雕随之,可谓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刻翠竹,以喻气节;雕苍松,象征多寿;牡丹芙蓉,荣华富贵;梅花喜鹊,喜上眉梢。狮子可以避邪,大象就是吉祥,双鹿路路通顺,两猴辈辈封侯。有人物故事,有神话传说,也有将朱子家训书之以碑,还有将程子四箴雕之于石。额、匾、楹联悬之于堂,挂之于门。片砖只瓦,木板石块,都是诗,都是文,都有故事可讲。
王家大院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奇气势,又具南方建筑的秀雅风格。那凝重的建筑唤起的是理性的反思,活泼的装饰激发的是创造的灵感,精美的艺术留下的是醉人的愉悦,广博的文化牵连的是无尽的遐想。
回望这雄宅深院,仿佛晋商的辉煌历史正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王家大院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形的财富,而且还有无形的财富,那就是艰苦创业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