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壶口瀑布

(2020-05-15 09:17:45)
分类: 散文随笔


作家说:“壶口瀑布,你太神秘了,神秘得让人看不清你的面目;壶口瀑布,你太与众不同了,不同是你为天下瀑布中的唯一!”

美术家说:“壶口瀑布是一种裸体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是一种朦胧得美,美的让人叫绝,耐人寻味!”

4月中旬,正值仲春,我们来到了这个迷人的地方。通往壶口瀑布的公路象长城一样是修在山顶上,大巴车在一个又一个山顶上盘旋,从车窗朝外看去,四野尽收眼底,仰望是白云蓝天,平视是无数的山峦,俯瞰是沟壑连绵,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随着远处的山逐渐地变大,走过的山逐渐地变小,我们终于进入了晋陕大峡谷。转眼间,耳边仿佛听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看那,壶口瀑布到了!车上人在叫。大巴车顿时沸腾,奔波了五个多小时略显疲惫的人们都为之一震,争先恐后地扑向母亲河的怀抱。

导游说,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县与山西吉县相峙的壶口,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滔滔骇浪在壶口上游由约400米宽乍然收缩,倾泻入约40米的石槽里,落差30多米,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群,飞流直下,雷霆般的吼啸声,震撼着晋陕峡谷两岸的崇山峻岭。水花飞溅,水声震天,激流澎湃,雾气冲天。登高观望,犹如滚滚沸水骤然从一天然巨壶的壶嘴中喷薄而出,冲力无穷,形成了“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景象,壶口之名便由此而来。

壶口瀑布的颜色,在世界上所有的中,是瀑布最为奇特的;河水夹着黄土和泥浆,造就了特有浑厚的颜色。它从青藏高原而来,长途跋步,汹涌而来,一泻千里,在跃进壶口那一瞬间,如金色的雄师被凝固成雕塑,连那惊雷一样的瀑声也凝固成了怒吼。在撞进壶口龙潭的一刹那,击起的弥天大雾也凝固成了奔腾的飞尘。在阳光映照下,它发出奇异的光芒,是凝固的,又是生动的。在这动与非动之间,人们被震撼着、被感动着、被感染着,却浑然未觉。

壶口瀑布风光,随四季而变换。导游说,春天的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所谓“桃讯”来临。时值桃红柳绿之际,风和日丽,远山开始披上一层淡淡的翠绿。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上游宽阔的河道 ,继而倾泻跌下,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此时之水色山光,显得格外妩媚。当夏季来临,黄河进入洪汛时期,河水水位急骤抬高,反而减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从而使过来口瀑布变成了一滩急流,河面宽阔,波涛汹涌,别具特色。及至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秦晋高原万里无云。登高远望,壶口瀑布的来形去势,一目了然,不禁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宇,幻景象。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黄河壶口瀑布则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故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滔撼孟门”的诗句。数九寒天,秦晋高原往日的黄色大地顿然消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派北国风光。此时之壶口瀑布亦变成一匹白练,尤其令人神往。

我们尽情地领略壶口瀑布之气势,小心走到壶口瀑布附近的岩石上,顿时感到土地在剧烈地颤抖,山谷间则回荡着隆隆的雷鸣般声响,仿佛在河水的巨大冲击之下,大地山谷已觉得无法抵抗,只得任凭河水肆虐,冲刷岩石,带走泥土。河水跌落到岩石之上,溅起无数的水珠,眨眼之间便化成了缥缥缈缈的云雾,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横跨苍穹。河水随后又冲进一个深槽,奔腾着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一曲“涌来了岛排山势,卷作千雷震地声”的《黄河大合唱》,又似一幅“映日彩虹连山水,满天风雨不见云”美妙画卷。

 

站在瀑布旁边的石台上,看上游“黄河之水天上来”,望下游“奔流到海不复回”,重温唐代诗人李白千古流传的诗句,欣赏这一千古一绝的壮观美景。我的目光迎来送往,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此时此刻只想以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来表达心情。在气势磅礴的黄河水面前,真正领略到黄河在奔腾、怒吼和咆哮的浩然大气,在惊叹大自然的瑰奇中让人产生一种战胜一切的勇气与力量,不由自主地将壶口瀑布看作是一种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瞬间,那黄浊的洪流就飞跃而起,伴随着滔天的怒吼,跌落在落差四五十米的石崖之下。从此,平静的流水,再也不似闺中绣女,一反之前给人留下来的印象,宛若视死如归的兵士,面露狰狞,吼声震天!

你可能不曾知晓,这是黄河的另一种姿态。

从巴颜喀拉山脉出发的涓涓细流,一路敞开胸怀,接纳着或是荒原,或是石林,或是沟壑流浪而来逶迤如蛇的枝枝蔓蔓,一路温暖如春,如佛家般慈悲,如草原般豁达,如蓝海般旷远。在苍茫的戈壁之地,你忍受烈日的灼热,默默无语;在无垠葳蕤的宁夏平原,你沐着细雨,内敛幽静;在敦厚的黄土高原,你直面天下,将污浊揽入血液,只身孤独。一路安然而来,不管周围是瞠目还是结舌,是欢颜还是愤懑,你都孑然一身,踽踽而行。

我们的母亲河啊!你健硕的体态之内,究竟暗藏了多少仁心,多少怜悯,又有多少的无畏。

你听,那震天响的鼓声在黄河岸边此起彼伏。持鼓槌的汉子,素面凝重,黝黑的肌肤之上,青筋凸显,一条炽烈的红色丝带随风飘曳。一声急似一声,如暴雨降落,如巨浪嘶吼。着大红大绿服装的婆娘们,手持彩扇,踩着鼓声,那秧歌就扭成了一朵朵恣意绽放的牡丹花,朴素之中见华贵,妥当之中见万变。

有牵驴的陕北老农,头上绾着被岁月提炼成枯黄的毛巾,拳头大的布疙瘩就在额头晃悠着,听到鼓声,那毛巾也似乎要跳出来,在黄河边上舞一舞,跃一跃。

有噙着唢呐的汉子,鼓着古铜色的腮帮子,把岁月凝聚成浩然之气,在指尖的敲击下,吹奏出震人心魄的调子。那浑朴苍凉的调子,直引得鹰隼在天宇盘旋,划下无数个同心圆,直引得蓝眼睛的外国人止步顿足,凝固成一座聚神的雕塑。

这才看见,那插入天际的石碑之上,遒劲的笔触记录着黄河在此地威震八方的大名:壶口。

雄浑的壶口,壮美的壶口,令任何文字在它面前均显得苍白无力、单薄如纸。一波又一波如潮水般涌来的观光者,临着壶口的时候,总是呈现着两种姿态,他们在短暂的欢呼之后或是安然伫立陷入久远的沉寂,或是眼睛一酸潸然泪下。没有人会想到,柔婉的细水竟然能激荡起如此的蓬勃之势!

就是这一汪浑浊的黄河水,它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迎着朝阳,扶摇而上,永远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是这一汪浑浊的黄河水,它蘸着一个又一个四季的轮回,伴着匆忙的时光,让这块炽热的土地厚重又厚重、深远又深远。

就是这一汪浑浊的黄河水,它把所有的凄楚咽下,所有的艰难咽下,所有的不堪咽下,只待红日喷薄而出的那一刻,为举世所瞩目。

你定聚集了千年万年的日月精华,才让黄帝陵的松柏枝繁叶茂,万古长青。你定是凝结了千般万般的辛酸和辉煌,才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上温润如春,安泰祥和。

不敢去奢求,你的万丈豪情,我等且不及你的十万分之一。今日,我只愿驻足于此,受着你的洗濯,受着你的澎湃,安静地看着你向你致敬,然后安静地匍匐在地向你膜拜。我曾在很多地方,与你有过深情的凝视。在河西走廊兰州锈迹斑斑尽享岁月的中山桥,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黄沙滚滚的沙坡头,在大青山脚下包头群鹿追逐的浅滩,在吕梁山西麓的石楼辛关镇裸露的岩石上……平视、俯视、临船对视,不同的地方,我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你重逢。在兰州你是委婉的,在沙坡头你是浪漫的,在包头你是恬静的,在石楼你是瑰丽的。如今,秦晋之地的壶口,我在饱含温情的午后,正虔诚地向你行着注目礼……

深居林立的楼林间,曾经弥散于耳际的聒噪,让我心烦意乱,寝食不安。我从没想过,聒噪也可以是一种大美。

我们的母亲河,在壶口一改平日的慈眉善目,端雅谦慧,如虎啸般响彻瀛寰,震动宇宙。这不正是千百年来泱泱中华的性格吗?平静,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但绝不代表我们软弱可欺。我们珍爱和平,守护和平,但从不惧怕凌驾于和平之上的饕餮外敌。当我们的土地无情地被践踏时,我们定会同仇敌忾,哪怕只剩一副血肉之躯,也要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亦是一种傲雪凌霜的气魄!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国,那就看一看黄河吧!是啊,作为华夏儿女母亲河的黄河,正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它曾辉煌过,它曾流血过,它亦曾哭泣过,但它从未放弃过。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我们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践踏,炮火连天,满目疮痍。黄河,连同亿万万人民,却流溢出坚韧不屈的豪迈气概!

水花四溅,昂然向前。黄河壶口,壶口黄河,你是盘桓在华夏大地的一首大歌,唱响整个世界。你听,那让敌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大合唱》,在雄奇的壶口瀑布的伴奏下,正豪情万丈,起伏跌宕,无往不胜:

……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间磨坊
后一篇:九寨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