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诗话

(2020-04-21 15:30:29)
分类: 散文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既是华夏民族“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节日源远流长,丰富厚重。比如一千多年前的许多唐诗,就记录和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很多风俗和故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寒食即事》说晋阳旧有的寒食风俗,是为了晋国贤士介子推。中唐诗人卢象在他的《寒食》中,也说“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是因为“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晚唐诗人韩翃(南阳人),写了一篇“日记”叫《寒食日即事》。这“日记”不仅道出那时的“寒食节”有灭火、(朝廷向大臣)赐火习俗,还道出那个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翻飞,杨柳舞动,落红无数。

元稹说“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韦应物说“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诗圣杜甫说“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诗魔白居易说“寒食非长非短夜,春风不热不寒天”。看来一千多年前的寒食节与今天差不多,也是春暖花开,不热不寒。

诗人王维说,唐代繁荣时上巳、清明前:“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诗人唐彦谦说:“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晚唐诗(词)人韦庄,丙辰年在陕西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就连漂泊不定的杜甫也说“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他们不仅说清明、上巳、寒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同时也指出,那个时节春暖花开,大家都热衷踏青、蹴踘、荡秋千。

诗人王建对当时寒食节祭祖、扫墓等习俗,在《寒食行》中讲得更是详细:“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不仅道出那时家家都很重视扫墓,而且说“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出门远离家乡的人,会在水边遥祭他们的祖先,带领着妇女们向家乡的方向祭拜,诗的结尾“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表明当时的人们,上坟扫墓就盛行燃烧纸钱。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湖南的胡曾,那年在寒食节旅居繁华的唐都长安,看到京华的人们“金络马衔原上草,玉颜人折路傍花。轩车竞出红尘合,冠盖争回白日斜”,油然想起故乡长沙,以至于“谁念都门两行泪”。

然而,清明时节最最苦悲的,还是诗圣杜甫。

他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因生活无着先后漂泊甘肃、成都、奉节等地。他在陆地上没有安身的处所,大历四年冬天,他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边,从秋到冬,一待就是四个多月。

他在《清明二首》中说:“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十年漂泊,年老病废。卧病在舟,飘荡无期。右臂残疾,左书艰难。无依无靠,困苦难挨。

大历五年寒食节,杜甫在贫病交迫中作《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在简陋的小船上,他带着无穷的愁思,望眼欲穿日思夜念的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桃之夭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