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桃花,你是谁的红颜
(2020-04-20 23:22:02)分类: 散文随笔 |
“谷雨谷雨,雨生百谷。”这是24个节气中唯一将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一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解释为:“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凛冽彻骨的寒风转化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时,当晶莹剔透的冰雪羽化成润物无声的细雨时,当死寂冷清的荒野蜕变成喧沸热闹的绿野时,春天就如一位女子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地出场了。虽然万物复苏,蓄势待发,但“春雨贵如油”,要想下种播种,还只能等到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当太阳的马车到达黄经30°时,压抑许久的谷雨就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一声令下,大江南北,便满是春耕忙作的身影,到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随着雨水的增多,土壤湿润,溪水叮咚,棉籽入土,麦子拔节,
谷雨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一种诗意的烂漫和朦胧的美,这种美一直流淌在唐诗宋词中。“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桐花树上跳跃的鸟儿,水中翻弄浮萍的鱼儿,让唐朝的崔护完全沉醉在谷雨的东湖美景中。而宋朝的范成大却诗曰:“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他不仅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更是嗅到了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在陕西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做史官的仓颉,因为以结绳记事,将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深受黄帝赏识。随着日子的推移,结绳记事日显落后,在一次狩猎中,仓颉深受猎人通过野兽足迹来辨别野兽的启发,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并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谷雨祭仓颉”,也成为白水县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作为臣服于土地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着这个特殊的节气。南方有喝谷雨茶的讲究,北方有食香椿的习俗,沿海地区有“祭海”活动,而在山东和山西临汾、陕西凤翔等地,有在门上贴张天师符贴的惯例,名曰“禁蝎”,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不管什么习俗和讲究,都寄托着老百姓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盼。
“春雨惊春清谷天,柳绿絮飞夏衣染。”一粒谷子和一滴雨水,在时空的隧道中默契的相遇,不仅是神农氏创造的谷雨神话,更是造物之神的恩赐。节气与农事,天人合一的自然吻合,让数千年农耕文明不断得到延续,而人类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
|||
三月,桃花的韶光;桃花,三月的笑靥。 与世俱来,桃有仙缘——追日夸父的弃杖,生成葱郁的桃林;神仙安期生酒醉泼墨石上,化作绚丽的桃花。吃了仙桃,能得道成仙,长生不老;门饰桃符,可驱妖避邪,平安宅第。太平安宁,一如桃花源;逍遥自在,谁胜桃花仙?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温和的地气,孕育了桃树温良的木性,绽放了桃花温婉的容颜。桃树,仙风道骨的华夏佳木;桃花,千娇百媚的神州花卉。甜蜜的花语,道出多少爱情的海誓山盟。三月花神皮日休,在《桃花赋》中喟叹:“艳中之艳,花中之花。”桃花,不仅有着爽心悦目的颜值,更有齿颊留香的桃果。 乍暖还寒的仲春,酝酿出美丽的艳遇—— 白雪和粉桃邂逅,桃红与柳绿同框。柳叶眉,桃花面,东风做媒,精致“标配”;阳春雪,小桃红,含羞承欢,孕育“桃花雪”。且不说蜜蜂的喧闹,彩蝶的舞蹈,单单花枝间流莺的婉转娇啼,就足以销魂蚀骨了! 窈窕,清纯,俏丽,娇羞,香艳,桃花就是这样的绝代芳华,就是如此的一世清欢。桃花如胭脂,点红了早春的绛唇。浴露的桃花,若红粉佳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面对桃花,谁不心旌摇曳?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才高八斗的曹植,诗句绝妙;“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才识兼茂的元稹,奇语超拔。桃花,开在春风里。哪里有桃花,哪里就风景独好。 桃花在文人雅士的诗赋中,千回百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从《诗经》中一路走来,云蒸霞蔚。“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妙语连珠的艳丽诗句,描摹了桃花的仪态风情,抒发了对桃花的美好情怀。桃花,读你千遍不厌倦。 桃花在画师的丹青名画中,楚楚动人。 “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盈盈一握的花枝,灿若云霞的花朵,在画作中栩栩如生,光彩夺目。桃花流水、折枝桃花、桃花春柳、桃花柳燕、桃花渔艇、桃花鸳鸯、桃花黄鹂、桃花喜鹊、桃花浴鸭、桃花蝴蝶、桃花书屋、桃源仙居、桃源问津……温馨美丽的桃容,渲染出多少美妙的春光,定格了多少精彩的瞬间,成就了多少穿越时空的画作。桃花,画你千遍不厌倦。 桃花在乐师歌者的乐声中,倾诉花语。 “轻轻杨柳风,悠悠桃花水,小船儿飘来了俊俏的小阿妹。眼睛水灵灵,脸上红霞飞……”杨钰莹纯情甜美的音色,摄人魂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陈力如泣如诉的吟唱,谁不泪飞如雨? 风月无边的桃花歌曲,或酥酥软软,情思绵绵;或悱恻缠绵,一咏三叹。桃花歌者,往往是音色温婉甜润的“超级女声”;再出色的男歌手,似乎都欠缺唱好桃花歌曲的天分禀赋。在哀哀怨怨的女声中,我总能听出“烟雨楼中人消瘦,长夜相思泪清流”的寂寥悲凉。 桃花,唱你千遍不厌倦。 桃花在红尘中,顾盼摇曳。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孤独寂寞,穷困潦倒,借酒消愁,愤世嫉俗,向往隐逸。平日,他极爱桃花。历尽磨难后,自称“桃花仙人”,写下了流芳百代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后世小说和谣传中,唐伯虎妻妾成群,放荡不羁。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悲情才子唐伯虎,格格不入,判若两人。平生悲怆的唐公子,没有“艳福”啊! 陶翁“不为五斗米折腰”,虚拟乐土桃花源;唐公“不愿鞠躬车马前”,搭建陋室桃花庵。一样的寄情山水,一样的洒脱俊逸,一样的诗酒风流。成全二人高誉美行者,乃秀美桃花也。 在《葬花吟》中,林黛玉悲戚苦吟:“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面对桃花片片落红,杜鹃啼血般地吟哦,悲恸欲绝地叩问,告白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内心深处对纯洁爱情的千般不舍、万般无奈! 桃花,就是这样感受了愁肠百结的相思之苦,难舍难分的离别之痛。正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桃花,话你千遍不厌倦。 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徘徊,在桃花诗赋中畅想,在桃花画廊里流连,在桃花歌声中倾诉,在红尘桃花中倾情,谁不钟情桃花的俏丽温婉?谁不感染桃花的恩怨悲欢?谁不想轻摇桃花扇倜傥风流?谁不愿畅饮桃花酒一醉方休? 桃花,嫣然一笑,妩媚了千年。 桃花,风情万种,是谁的红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