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20-04-12 22:53:17)
分类: 散文随笔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忘了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学的,然而每年的三月三,总会有意无意想起了这首歌。三月三,这是充满诗意的日子,一个到处绿茵茵、黄灿灿、粉嫩嫩的世界,让我无限向往。

  古时的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不对黄帝心怀敬意,当然到了三月三,也该纪念这位伟大的祖先。

  农历的三月三,穿透时光回归诗经的那个年代,这是一个浪漫的情人节。当下的青年男女把2月14日当作情人节,其实这是舶来品,怎能错把洋人的节日当作我们的文化?也有人把七夕当作情人节,这是中国人的七夕节没错,然而这是神话演变而来的节日。只有这三月三才是泱泱华夏最早的情人节,而且我们的祖先把这个节日过得相当的浪漫,也相当的隆重。上巳节不仅是驱邪求吉的日子,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野外踏青,自由择偶。这一天还是政府组织的鹊桥会,未婚男女必须要参加。

  三月三,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随处是溪鸣鸟啼,随处是姹紫嫣红。怀春的少年正好心怀春意,眸瞳穿越春花流转在一群少女的身上。青年男女借此机会互诉心迹,传达爱慕之心。

  诗经《郑风溱洧》给我们再现当年这样一幅浪漫的画面:“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那个古老的时光,一个纯情带着浪漫、率真带着任性的女孩就在这寥寥数字中跃然纸上。三月三日,晴阳温煦,溱洧水畔,姑娘亮着一双清眸问:“春色撩人,踏青赏花可好?”俊朗少年惊愣:“我已经去过了。”姑娘浅然一笑,流转的明眸带着撒娇:“再陪我一次可好?”少年迎眸答道:“再去一次又何妨。”少年把一朵娇丽芬芳的芍药插于姑娘的鬓边,把自己对姑娘爱慕之情藏于花中。女孩那一双清眸如一汪明净的湖,映着陌上花开的春之河畔,也映着风情潇洒的心上人。原来中国的爱情花是芍药,我转而一想,芍药清香娇丽,比带刺的玫瑰高贵典雅多了。带刺的玫瑰就如带刺的情感容易伤人,而如芍药一样温婉动人的情感,是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当年读得诗经让我心灵一震,那种情深深意绵绵在心间油然而生。仿佛那一对沾染了芬芳诗意、浪漫且含蓄的璧人正向我款款走来。诗经明明白白记载着三月三这天这对倾心相爱的男女青年赏春踏青,把自己一生的幸福交给对方,正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愿君知。”而已婚夫妻也携手在山花烂漫处,溪头春水边,把日常的烦忧丢弃于繁花之中,重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杜甫的《丽人行》中曾有一句“三月三日天气心,长安水边多丽人。”聪慧的古人把这一天当作一种仪式,郑重与春天来一场诗情画意的约会。

  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渐渐衰微。只有那些少数民族鞭长莫及,依然保存这种三月三赛歌会的风俗。在我们江南,三月三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而我却觉得,江南的小桥流水,流淌着那难忘的过往,雨巷里的油纸伞下走着一个多愁的姑娘,那乌篷船摇曳出的一江春水,那悬腕落款画出尽曲水黛山,江南无处不是诗经,无处没有唐诗,无处不藏宋词。最是应该有着三月三这样的情人节,杏花雨里只为你一生等候,桃花树下只为守望你今生无悔,携手天涯,执子人生。

  三月三除了踏青赏花相亲之外,还有吃荠菜的说法。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还有吃荠菜烧蛋的习俗。传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之苦,王母娘娘命观音娘娘普降圣水,于是长势茂盛的荠菜,便沾上了仙气,成了治病的“仙丹”。人们到野外挖荠菜、采荠花,或者荠菜煮蛋,用来治病消灾。还有一种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到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人家中避雨时,见老人患头疼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人诊断,并在老人院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人照办,吃下3个煮蛋,病就痊愈了。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华佗给老人治病那天正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这样流传下来,形成了一种风俗。据医学家认为:荠菜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荨麻疹、肾炎等病的良药,不管有没有这些传说,吃荠菜确实有药用的作用。

  诗经里的三月三是爱情诞生的节日,而我觉得如今的三月三,是人与自然的情人节,亲近自然,两情相悦。人类与自然互悦融合,这才是最久远的情感。春色无边,人们奔向春野,不负春光不负卿。这样的日子里可“共酌几杯春,也插一枝杨柳”。邀三五好友,饮几杯酒,虽学不来王羲之的曲水流觞,和友人畅饮也是一场美事。这样的三月三,出去走走吧,我望着金姑娘在微信圈发送的春景图,问她可否相约,然后我俩商议哪里最美,再去群里一问,伴儿共约去临海赏樱花,于是这场樱花恋就落定了。

  阡陌柳成荫、古城花成行,这是最美的去处。行走樱树下,流光盈盈飞舞,一片粉白间,尘世几度开。风,在枝桠间歌吟,带过枝梢,摇落花瓣成雨。风过处,落英缤纷。花瓣雨,潋滟生辉。我们一行人,沿城墙闻清香,款款而行。江南的风如琴音缠绵,江南的古城墙恍如时光的穿梭机,把我们带入那个古老的诗经里。我们沐浴着花雨,对着镜头盈盈一笑,任凭那一架架相机对准自己,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正如人家说的,当你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你也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今逢三月三,我们踏青赏花,带着满满的喜悦归家。无论谁丢弃了三月三,只要我们心中还有三月三就行了。


醉美人间三月三

  古时候,阴历三月三是上巳节。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唐宋之后,上巳节渐渐淡了,后来与清明合并了。 上巳节虽然没了,但并不妨碍我们纪念它,还有享受春的美。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花粉红,梨花雪白;羞答答的白玉兰躲在绿叶丛中。樱花烂漫,春风拂过,飘起一场花瓣雨,揉碎樱花粉白一地。小草从嫩黄变成嫩绿,樟树脱下旧服换上新装,春风路过扫起一地樟叶尽是春意;新燕穿梭于绿丝绦间,呼朋引伴,唱着春天的歌谣。

  携家带口与春天撞个满怀;三五好友与春花相约。 江南古城临海望江门外,灵江河畔,江南长城脚下,一路的樱花盛放。正是游玩的好地方,一排江南女子身着旗袍,手执团扇,缓缓迈步与樱花间。伸手压枝,低头深闻,或蹲或坐或依靠古墙,演绎着江南古韵。捧一抔花瓣,站在大观园里的沁芳桥上,散落一帘幽梦于沁芳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仿黛玉荷锄葬花。

  三月三是踏春是好时节,更是相亲约会的好时机。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是众人手持兰草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祥和求福的巫术活动。这天,必须要用香薰草药沐浴。参加和观看祓禊,其本质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约会和游春的机会。先秦诗经《溱洧》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古代官府组织单身男女,除丧家外,于三月三相约相亲,男士并赠以芍药。相比七月七的伤别离,三月三的相聚,才是真正春心萌动的情人节!

  三月三也正是书法爱好者们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就相聚会稽山兰亭,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文友茜茜公主朋友圈里尽是各款的《兰亭序》。想必她也是乘着春风,挥洒春意吧。

  “三月三,煮鸡蛋”是我们浙东地区的习俗。作为吃货,可以以过节的名义,放开肚皮,大吃荠菜煮鸡蛋。荠菜开白色小花,结籽如心形,俗称它为“琅琅”,就是拨浪鼓。荠菜有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荠菜花还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

  在三月三这天, 用荠菜煮鸡蛋,伴着荠菜的清香,赏着艳丽春景,生活的美好不过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陌上花开
后一篇:上华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