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好读书;拥抱心中的春天
(2020-04-02 17:00:20)
|
|||
三月,春意正浓,朋友在圈里晒出去年拍的桃花图,那桃花朵朵,娇艳无比。在晒了一张又一张,成功地勾起了我们沸腾的血液之后。镜头一转,朋友端坐在窗前,捧着一本唐诗,配文道:养养眼就可以了,现在是宅家好读书,看我多乖!我们都大笑,在这明媚的春日,因为疫情宅家太久,但不急,宅家正是读书时。
此时,我手中捧的是《飘》,以前读的时候,是在工作生活忙碌时,并不仔细读。宅家的时光,学会了独处,再次翻看,沉浸在斯佳丽对爱情渴望的真性情中。读书不分时候,不分地点,有手在书,便能神飞情怡。这段日子,是我最深的领悟。日子没有了往日的喧哗繁复,偶尔出门,路上少了车水马龙,但这都不重要,心静等春来,读书等春来,就是最好。 这段特殊的日子,疫情猝不及防地到来,打乱了许多人正常的生活秩序。从前的忙碌,到忽然的安闲,让人领略了也许是一辈子也难遇到的心境。就在这样的情形中,上海发起了“以线抗‘疫’,以‘读’攻毒’公益大型活动。这次活动,在短短的时间内,掀起了读书热潮。不用出门,在线阅读,一个周期14天。参加的人来自全国各地,职业不同,环境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宅在家,以书为伴,少出门,全心全意用读书来丰富精神世界。 第一个读书周期结束后,一位读者感叹地说道:“因疫情在家待工的日子,傍着夕阳,翻阅着小典故,仿佛进行了一次文化穿越。”而这次阅读打卡的《100个汉语词汇的古代风俗史》。显然,这次的以“读攻毒”,让他有了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而另一位作者是位上大学的女孩,她说:“开始的时候知道不能按时上学,非常焦虑。妈妈让我参加这个活动后,平静多了。宅在家读书,在知识中畅游,不负韶华。”宅家阅读慢慢风靡开来,让这个原本沉闷的春天有了温润的气息。 而不久前,武汉“方舱读书哥”认真读书的照片触动了许多人。在那样的环境,正在治疗,目光所到之处,除了病人就是医护人员。氛围是凝重的,几乎可以说没有能安定心情顾及其它。但他不是,一张小床,戴着口罩,悠然安静地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还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此时的心情吗?一张照片足矣。 照片发出之后,引起了热议。有人说:“这个画面让我们震撼、感动,相比之下,我们宅在家更应该珍惜阅读时光。”有人说:“还有什么好抱怨的?读书吧!”更让人振奋的是,他读的《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转发了这张照片和新闻。 而正是看了“方舱读书哥”的照片,朋友在圈里发起了读书打卡的建议,接着还发了上海以“读攻毒”的公益活动的链接。不到两天,朋友圈里已经有100多人报了名。15天一个周期,读什么书自己选,每天早上9点打卡,贴出读书心得…… 冬已去,春已至。每天在读书中度过,安之若素,这个春天不平静,但相信百花绽放那天不会太遥远。 拥抱心中的春天天刚放亮,我就爬起来,推开了窗户。眨眼间,一股清新气息轻抚面颊,吸入心房,顿感无穷的力量灌满脑海,注入全身。 以往,黎明前夕,把自己推出门外,走进大自然,在江边晨练,是我多年的习惯。迈着轻松脚步,呼吸新鲜空气,和老友们聊天,舒展着双臂,活动开筋骨,享受着幸福生活。 可疫情当前,我是老党员,必须听党的话,居家防护。 老伴儿正煮茶饮,少许的白菊花、山楂片、枸杞子,还有陈皮和蒲公英根。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和微甜,还掺着淡淡的苦味儿。我俩中药不当药,当茶饮,已经坚持3年,排毒又清火,解渴还防病。 喝完茶后,我们老两口便进入常态,她先负责擦地板,搞消杀,守住家庭防线。我俩隔日轮班。然后,老伴儿去做饭,萝卜炖牛肉,豆芽炒鸡蛋,糖醋白菜丝,新加工的鲜豆浆,清淡又保健。看我气色好,她很有成就感。 饭后,我开窗通风,让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涌进室内,和以前在户外一样,开始在家中晨练,给自己提神打气,积聚正能量。踹腿240次,伸臂120次,抖身360次,按摩颈椎、耳鼻和头部各120次,微微冒汗,活力迸发。 运动过后,我会写点小散文,练习熟记影视剧名、演员名,回忆感人情节,这是我锻炼记忆力的独特习惯。 最惬意的事情,是摆弄花草。喷雾后的钱串子,碧绿如染,银珠欲滴。阳台通风处,含苞的火鹤,吐蕾的鸿运当头,绽放的迎春花儿……我陶醉其中,犹如置身花海。 整个白天都不恐慌,也很充实。 夜幕降临了,我和老伴儿温暖地交流攀谈。患者痊愈出院了,死亡数降低了,增援加大了,社区严控了,曙光出现了…… 美丽的春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铿锵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