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历十一月的天气已然是深冬的景象了,寒意浓烈。这种寒让人的神经格外敏感,有一点点的光都是贴心贴肺的暖。
喜欢冬日有阳光的每一天,冬日的阳光比哪一季都可爱,都温暖,都明媚。暖融融的,如羽毛般带着生命最美好的颜色,浮在空气里,落到人间的角角落落,让人想到雪中送炭的美好和可贵,心底生出无端的欣喜和温柔来。
在我的卧室窗外有一条不宽但长的路,这条路从外面的闹市通往一个旧的小区,小区老且旧,但因在闹市深处,倒多了一些清净而深幽的美好。这条路上,经常有远山上种了蔬菜的村民拉着自家的菜来卖。我站在窗前,能闻到人间最真实的烟火味道。一小堆一小堆碧绿的青菜,一小袋一小袋青嫩的萝卜,这些蔬菜从他们的手里种出来,到不知谁家的餐桌上,卖菜的人,有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成钱的满足,餐桌上吃菜的人,有吃到大自然带着泥土香的愉悦。
深冬,卖菜的不多。若有阳光,卖马铃薯和大白菜的人倒是还有几个。在对着窗正下面的电线杆旁,常见有一家三口拉一三轮车马铃薯来卖。女人白净,微胖,不管谁来买马铃薯,她都笑得一脸灿烂,大姐大妈地叫着,麻利地称,麻利地装。她把自己泡在一罐阳光里,笑得冬日都有花开的味道。
男人高大,粗黑,女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人买的多,要送到家里时,女人说:“给大妈送楼上去。”他嘿嘿笑着答:“好。”扛起袋子就走,女人喊:“回来时记得把袋子拿上。”他嘿嘿笑答:“好。”他除了嘿嘿笑,就说好,我在楼上看得莞尔起来。
小男孩很可爱,五六岁的样子,有月亮般的眼睛。总是像小精灵一样围着三轮车蹦来蹦去,一刻都不停下来,那么冷的天,他蹦得热气腾腾。我在楼上时不时听到他银铃般的笑声,撞得冬日的阳光涟漪四起,而后一同钻进我的耳朵里。
我拉开窗户,探出头去问:“你冷不冷啊?”他抬起头,阳光的金粉洒了他一脸,把圆月的眼睛眯成了弯月的样子,脆生生地答:“阿姨,不冷,有太阳啊,我们家的马铃薯您要不要?”我笑:“好,阿姨一会就下去拿啊。”他便很开心,孩子总是这么容易就满足的。
卖完马铃薯数钱的时候,女人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容。数完了,把钱塞给男人,男人又嘿嘿笑着塞到她手里。她取出点来,“给,你去吃饭吧,回来的时候买几个茶叶蛋。”孩子在旁边开心地跳:“妈妈,我可以吃两个茶叶蛋吗?”
我的心柔软着长出一片绿来,绿上全是阳光落下的绒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世间最平凡的幸福,如冬日暖阳,不灿烂,但温暖妥帖。
|
近来无事,闲时翻书,偶见《说文·甘部》记载:“甛(甜),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以舌辨识甜味而得“美”感,这应是人们儿时都有的经历。思及此,我不禁莞尔,从古至今,原来甜味的魅力从未变过。
金岳霖说:“糖的甜是一种直截了当的甜。”因此,糖对孩童的诱惑就成了一种直截了当的诱惑,对他们而言,尝到糖便尝到了幸福。现今的糖果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一排又一排的糖果货架俨然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我们幼时的“天堂”可没那么大,且没有固定的场所,还总是不定时出现。一声中气十足的“卖白糖条呦”便预示着我们有了步入“天堂”的可能,这时哪怕是睡梦中的孩子也能立马翻身而起,飞奔至卖糖小贩前,央求着父母买上些糖条。记忆中的白糖条色白香甜,极具韧性,若是狠下心咬上一口,糖渣便立马黏附在口腔各处,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漫长的咀嚼。吃到最后,从牙龈、舌头直至腮帮、下颚都又酸又胀,但口中弥漫着的甜味却能一直淌到心间。“白糖条”一称原是金华地区的方言土语,有时也将其叫做“葱管糖”或是“麦芽糖”。麦芽糖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要将糯米泡至发胀,蒸煮透后再加入麦芽和水搅匀,之后还要经过发酵糖化、过滤、熬制成饴、反复拉制等多个步骤才能成形,糖块中间还可加入豆粉、红糖、芝麻等物,那吃起来就是另一番风味了。
白糖条的甜是最纯粹的甜,可惜所有父母对糖总有无法消除的成见,所以最纯粹的甜味往往招致父母最激烈的反对,能吃到白糖条的机会自是少之又少。但孩提时代,又有几人不曾为尝到一丝甜味而绞尽脑汁呢?糖条既不易得,视线便只能转向其他带有甜味的食物了。甜点价高,似乎要比糖条更为稀罕。但父母疼爱孩子,必将好东西都留予我们,因此总觉得吃糕点的机会远比吃糖多,这倒也弥补了儿时不常吃到白糖条的遗憾。
油金枣作为金华地区的传统糕点,是我们幼时常能吃到的甜点。之所以得名为“油金枣”,大概与其以油炸为烹制的主要方法,而外形又圆乎似枣状有关。这种糕点看似寻常普通,制作起来可是个技术活:首先得把麦芽糖烊化至冒泡,将生糯米粉和糕粉以一定比例与麦芽糖搅拌成团;再将面团置于案板上,擀至厚薄均匀的面饼后用刀切成条状;接着将其放入烧开的茶油中炸至定型,这一步尤其关键,糕条既不能太“嫩”,否则口感不佳,也不能太“老”,不然品相不好;最后将炸制好的“金枣”放入以白糖熬制的糖油中搅拌均匀,捞起后置于棉糖中来回翻滚,使之表面裹上糖霜。如此繁复的制作工序,若非掌握了娴熟的技艺,决不能轻易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油金枣。油金枣口感甜脆,当甜味混着糯米的清香在舌尖荡开的那一瞬间,心中涌出的便是无尽的幸福感。
此外,桔红糕也常作为儿时用来替代糖果的糕点。桔红糕一名始于南宋《梦梁录》,做法较简,无非将棉糖与红曲米粉加水搅匀,揉入炒熟的糯米粉中,揉搓成条状后,切成圆柱形小粒即可。优质的桔红糕往往颗粒均匀,绵软柔嫩,虽具韧性却不粘齿舌,虽有甜味但清爽可口。桔红糕制法虽简,但留给我的童年回忆却因时间的流逝而越显美好。
当然,除了白糖条、油金枣、桔红糕之外,家乡的甜点还有毛坦、松子糕、连环糕、红回回等,种类颇为丰富。每一种甜食都给年幼时天真懵懂的我带来了最纯粹的欢喜和最甜蜜的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糕点是极难寻到了,而有些糕点却因流水线上的批量化生产而失去了往昔的滋味。记忆中的那抹甜啊,你何时会再与我相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