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话惊蛰;所有的人,都应被感激

(2020-03-30 22:40:01)
诗话惊蛰

惊蛰,二月节,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惊蛰的意思就是春雷惊醒了蛰眠的动物。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春日景象才显露,不甚明显。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闻雷》,对惊蛰的描写更加形象:“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全诗写的是惊蛰节气到来时的景象,诗人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突出惊蛰的特征。

惊蛰的雷声,是大自然为人类奏响的一曲春歌。宋代张元干在《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诗中曾对其作了最形象生动的描述:“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诗人说:人老了,怎经得起节气的催逼,夜里点灯的时候忽听窗外雷声大作,震得龙蛇都抬起了头,蚯蚓、虾蟆也跟着从地里爬出来了。言外之意是即便垂暮之人在惊蛰的雷声中也会振奋精神。“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读陆游《闻雷》,则更易让人由春雷想到一种万象更新的希望。春雷一响,春风起了,整个宇宙就是一番新的气象,人生自然也应该有新的气象。

惊蛰时节雨水增多,意味着农事拉开了序幕。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唐代韦应物《观田家》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意思是说: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最喜欢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全诗通过赞颂勤劳的鸟儿哺食育小,借以提醒人们抓紧春耕,用劳动创造生活。他还谦虚地愧责自己不如鸟儿辛勤。


所有的人,都应被感激

 


三月是春天的日子,“阳春三月”是窝了一冬的人们心里久久盼望的季节。

今年,全民宅家的中国人,对三月的盼望,想必更有“望穿秋水”的感觉。打开窗户,看天光云影,感觉今年的三月格外明媚。远望小区的一棵棵柳树、樟树,枝条都已吐出新绿,想着故乡湖北,现在肯定已是花红柳绿、草木青青。

前几天,老家的朋友把郧阳鲍沟村茨架岭“梅家老屋”园子里盛开的梅花,拍成视频发给我。看着花蕾颗颗、花朵绽放的梅花,我惊喜不已,独自在屋内放情地举着手机转圈,喜泪盈盈。去年11月,老家的朋友们从竹山太和梅花谷、从巍巍南武当移来了23棵梅树和10棵珍贵的红豆杉,种在了老屋东侧的园内。为这些树能长得更好,还有朋友拉来了满满一卡车有机肥,他们一心希望这里成为草木葱郁、梅花盛开的乡间“梅苑”。原本我准备今年2月底回乡观看梅苑里的梅花,因为这是“她们”第一次盛开,第一次初恋般地盛开多么珍贵多么值得纪念。同时还想回故乡和那里的朋友们一起,继续在梅苑里种桂花、樱花、楠竹、紫薇、木瓜,种橄榄树,种鸢子花,种二月兰……但疫情突然袭来,一个无比美好浪漫的春之愿,如今只能化为泡影。

前些天,在郧阳中学1999届校友群里,看到有人转发了十堰晚报君发布的微信帖《十堰的樱桃花啊,已经开成这样了!突然想哭……》。仅是看到这个题目,群里不少人都泪目了。是呀,往年“中国美丽乡村”樱桃沟的樱花盛开时,整个山谷都被如烟如雾的樱花淹没,每天成千上万的人都来赏花,游人的汽车在路上排出数公里长队。可今年这山谷是寥寥地寂静了,如雪如霞、如梦如幻的樱花只能是寂寞独自开了。

我想,校友们泪目的应该不是被困在家里不能去看樱花,而是这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创业、工作的优秀学子们,本来是今年1月回乡与父母、亲人欢度春节的,不想,因为疫情的影响被困家乡,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要焦虑吧。

还有些已经返岗的湖北人,也陷入了种种精神困境。

比如,在一位“老徐”先生的微信里,我看到一位网友说,他的同事是武汉人,在长治买了房子,人在太原上班,很多年都没回过武汉,没想到复工时因为原籍在武汉竟被劝返;一位湖北籍女孩,一直在外地工作,两年没回过湖北了,因为身份证是420开头,有天晚上下班回家却被小区拒之门外;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借复工申请辞退湖北籍员工……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使武汉沦陷、湖北受困。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湖北义无反顾,断然决定牺牲自己。一个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一夜封城,一个长江流域的富饶大省,瞬间断掉与外部的交通,6000万人用血肉之躯、用生命和泪水与疯狂的病毒顽强抗争。

设身处地想想,许许多多平凡的武汉人、湖北人,他们在经受着怎样的考验?生活的严重不便不说,他们每天经受着生离死别的苦痛,每天都在和自己的城市一同流泪、一起拼搏。全国各地驰援的医生、护士、志愿者都在与他们一起殊死奋战,他们是病毒的受害者,他们更是平凡而又带来无数感动的英雄……

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瑞士日内瓦表示,他想向中国所有被疫情剥夺了正常生活的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感激。因为这是他们为了遏制病毒传播所作出的牺牲,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古特雷斯的感激,是献给坚守在城市与乡村的14亿中国人,也是献给为了抗击疫情做出重大牺牲的湖北人。

一位在广东惠州的企业家通过网络给湖北老乡发信:凡是滞留在惠州一带没有去处的,免费提供住所,直到疫情结束,如果没有交通工具,联系我可以去接你,倾尽所有也会保你衣食无忧。这个发完信并留下电话的楚商张瑞值得我们感激。

另一位在深圳的企业家呼唤没有地方住的湖北老乡速与他联系:活着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家庭为社会也是为自己体现人生价值,别让孤单把你包围,请善待珍惜自己,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这位留下电话但没留姓名的楚商值得我们感激。

他把自己天津的住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腾出来给返岗的湖北员工隔离居住,不仅不歧视,还电话慰问。这位给员工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的中交一公局李总,值得我们感激。

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家庭,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有的甚至为抗击疫情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激……

14亿人都在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包括上面说的这些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这个世界感激。

无论怎样,春天已经来临,抗疫之战天天传来向好的消息。我们已经经受了无数考验,相信奋斗的前方,必定有一派春色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