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待桃花烂漫时;闲话茶文化

(2020-03-26 17:46:17)

且待桃花烂漫时

 

 

 

它是春天的使者,它是美好和烂漫的象征,它更是家乡文化与旅游的代言。虽然它是那么的质朴与大众,却依然是我的最爱——桃花。喜它红格艳艳,爱它热烈奔放……

然而,此时想起桃花的好,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偶读一文,《岁时广记》里提到:“桃者,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御百鬼。” 认定桃可以伏邪气,制百鬼,这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晚上就梦到,我们纷纷举起桃木剑 ,一个个新冠病毒被一剑剑杀死,战胜肆虐的疫情后,是我们欢欣鼓舞的笑脸,艳若桃花。

第二日,又读到孔尚任的《节序同风录》:“辟邪可以用桃叶五片,缀成‘桃叶符’,戴在钗头上。”又说“桃木可以制成高六寸、方三寸的印,‘朱画五岳真形,系以彩缯,置屏幛间’,能止恶气。”还说,“刻核桃或桃核,为各种物象,佩之,亦谓之‘桃符’,可以骇邪。”桃木能辟邪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但从中可见人们对桃树的喜爱之情。

合上书本,眼前全是阳春三月里,卧龙岗上桃花园里游人如织的景象。朦胧中,随着游人们来到家乡龙冈的“桃源胜境”。处处桃花竞相怒放,游客露出灿烂笑容。漫步在十五里沙岗上,景区内外都生机勃发,身旁一树树、一丛丛、一簇簇开得艳丽的桃花,和着和煦的春风、飘曳的柳条,洁白的梨花……无不彰显着春天的曼妙和活力。

好在离一年一度的桃红柳绿,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此刻待在书房里,读着书,憧憬着,内心对盛放的、红艳艳的桃花愈发期待了。在这么一个与新冠肺炎疫情联系在一起的春季,笔者和大家一样,迫切地希望疫情早些远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绚丽的桃花那是幸福之花、希望之花、胜利之花。相信待到桃花怒放时,一定是新冠肺炎疫情退去、战“疫”一线英雄凯旋之时。到那时,“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和你一起看那桃花开!”




饮茶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数千年的饮茶过程中饮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且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将一“茶”字变成了每户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00多年前,甚至还因茶叶而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鸦片战争实际上就是茶叶的战争。

茶乃“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传说当年神农在野外以釜煮水,不知不觉睡去,醒来忽闻一缕清香,寻味而去,见釜中水面上漂浮着几片绿叶,但见釜中水质晶莹剔透,饮之顿觉神清气爽,自此便有了后来的茶。

茶叶因其性凉、味苦,最初的人们将茶称之为“荼”,荼者,苦也,《神农本草》里面说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引用的就是“荼”字,唐朝的陆羽在《茶经》一书中首次将“荼”字改为了“茶”字,意味“人在草木间”。

茶叶在我国最早作为药物使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茶评论:“茶治脓血甚效”,就是闹肚子、拉脓、拉血,喝茶就有用。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华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带的山林中采药,为民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传说他累的时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惫顿时消失,说明茶具有兴奋大脑、提神解乏的功效。

最初的茶多在寺庙,作为回赠达官贵人来访的礼品,那时候的茶还是奢侈品,有俗语说:“吃茶是和尚的家风”“自古名寺出名茶”。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因为茶马古道向印度不断延伸,在这条既是商道、文化古道,又是佛教之道上,将中国的茶带到了印度,然后又从印度带回了佛经,因而注定茶一开始就有了佛性。常听说一个词叫“禅茶一味、诗酒同源”,说的是孙悟空的师傅普提老祖一边喝茶一边讲道、说禅,讲得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由此看来茶的佛性可见一斑。

佛教的禅宗认为,参禅时需有一颗平常心,无妄无欲。茶性平和,香气淡雅含蓄,细品细啜,回味持久,让人心静,归于平和。这些特性与参禅悟道所秉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开茶,茶因佛而兴。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并留下“吃茶去”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招待宾客、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的媒介,更有其“乞丐的外表、菩萨的心肠、黄帝的品质”之说,它涤荡了尘埃、滋润了关系、暖和了笑容、添增了佳话。它是礼仪的使者,是谈笑间的过渡之物,其香飘满友谊,其味使人与社会和谐统一。

人生五味,先苦后甘,唯有茶让人苦到彻底、甘到回味。茶如人生,吃得苦中苦,方能体会甜中甜;也如生活,苦尽甘来,享乐人生,幸福绵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中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