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向敏中《桃花》诗云:“千朵稼芳倚槛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阳春三月,是桃花的天下,闲来走出家门赏桃花。
小城东郊,有一处不小的桃园。桃花盛开,远望,似一团团淡淡的粉色云雾弥漫在桃林深处。近观,粗细不一的深褐色桃枝上,一朵朵粉嫩嫩的桃花绚烂绽放,像极了十七八岁少女含羞的脸庞,微风吹来,枝条摇曳,像千姿百态的女子在轻歌曼舞。
三月有桃,是为桃月。把时令和水果融合在一起,三月便有了甜蜜的滋味。其实,细想起来,和桃字有联系的,哪一样不是甜蜜蜜的呢?
读书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人们向往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和平安宁的世外生活居所,有了桃花的装扮就有了幸福和家的味道,就成了人们的理想王国。
爱情,更是和桃花如影相随的,要不怎么说男女恋爱是交桃花运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崔护的这首桃花诗流传了上千年,桃花做媒,才子佳人有情,留下一段一波三折的爱情佳话。
“桃园三结义”讲的则是友情。源于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结义,结为异姓兄弟。有了桃园三兄弟结义,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美传,才有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传奇英雄故事。
长寿,属五福之一。祝寿,当然少不了寿桃。据古书记载,桃树是神树仙木,果实能延年益寿。民间祝寿馈赠“寿桃”的风俗,还是来源于西王母呢!传说,汉武帝崇尚仙道,他生日时,王母娘娘乘云车送来五个大寿桃,并说:“这是三千年才结一次的仙果。”自此以后给老人过生日就有了赠寿桃的风俗习惯。
花,能赏,果,能吃,就连桃木也是宝贝,桃树全身都是宝。桃木亦名“降龙木”、“仙女木”。我国最早的春联就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此,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
古人写桃花的诗词多如繁星。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一树桃花一树诗,一诗一情怀。有的疏落,有的娇艳,有的柔媚,丛丛簇簇里那天然的秀色在春日里尽情绽放。
喜欢桃花的烟火气,从爱情到友情,从居所到寿宴,莫不是浸染了桃花的味道。摘一朵桃花来赏,这日子便充满了小小的甜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