怄气、怄人之怄,在不同作者的笔下有不同的写法。老舍《民主世界》:“房东得到通知,决定把房子卖出去,免得一天到晚的沤气。”《水浒传》第十六回:“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赵树理《登记》:“好孩子!不要呕了,快起!”《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在家里时便要殴气。”
沤,《说文解字》释为“久渍也”。沤气,解为:委屈之气郁结于心,长期浸泡内心。似通。呕,古同“怄”,赵理树之“不要呕了”,其实就是“不要怄了”。殴,《说文解字》释为“捶击物也”。殴气,不好解。怄,虽是后起的形声字,不见于《说文解字》,更不见于甲骨文,但竖心表意,区字示音,简洁明了,用作òu气、òu人之òu,更准确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