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正月里的春天
(2020-03-01 16:45:43)分类: 散文随笔 |
|
|||
春寒料峭,春雷炸响,地气萌动,蛰伏的动物苏醒了,从各自驻扎的洞穴里钻了出来。“惊蛰”,这个二十四节气中最具动态画面感的节气,在人们对春的渴盼中悄悄到来。 迎春花笑嘻嘻地绽放着新蕾,开放出一片希望的金黄。唐代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时节,雨水带来朵朵春花,一声春雷拉开了春的帷幕,农家的清闲日子结束了,春耕开始了。农谚云:“过了惊蛰节,锄头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忙碌的季节。人们播种玉米和水稻,植树造林,剪枝施肥,莳弄时令蔬菜,忙并快乐着。人们在惊蛰时节用辛勤的汗水惊醒了春天,世界醉倒在人们的辛勤劳作之中。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年少时,我总在这个季节咳嗽,咳得整宿睡不着,口干舌燥。母亲就会买来梨子,削去皮,在梨子中间掏个洞,放入冰糖,然后把梨子蒸熟。我吃了几个母亲蒸的冰糖梨,咳嗽果然好转了。惊蛰时节,母亲还会在门槛、院子、厕所等地方洒生石灰,以防范虫蚁的侵袭。有一年惊蛰下了很大的雨,河水上涨,院子里积满了水,母亲收起正要洒出的生石灰,疑惑地看向墙上的万年历,怀疑是不是看错了节气。 《诗经·桃夭》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惊蛰是一个桃红色,充满喜庆的节气。虽然春寒料峭,但敏感的桃花还是迫不及待地绽放蓓蕾。那娇嫩的花蕊,粉红如霞,芳香四溢,彰显着生命的勃发与激情。人们在这一天出游踏青,赏花闻香,在春风的吹拂下一扫冬的沉重,欢畅而惬意。 惊蛰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此后,万物复苏,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遍地新绿。
人们还没来得及从浓浓的年味里回过神来,朦胧的春就急不可耐地撞开了山野的门扉。正月里的春天,带着温暖的梦想,带着敏感簇新的情怀,带着碧青的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你细细倾听,那无限温柔里一定藏有幻想,有喜悦,有激情,有醉意。 这时的雨最调皮,它油油地下着,带着一丝清冷,却又不舍得去冻一冻生机盎然的大地。彩色的伞花犹如冬天的心结,一一打开。田野里,细细的雨丝斜织着,树枝被毛毛雨浇开了,结出了一个个滋润的苞朵,小草儿静静的斜靠在一起露出了尖尖的脑袋。此时,你可以穿着雨衣或是撑着伞,行走在乡间的小径上,抑或是在小河边迎风而立,沐浴在柔柔的雨中,心也早早地醉了。站在石桥上远远看去,小村在雨里静默着,青砖黑瓦的房子,在雨雾中渐渐迷蒙,透出祥和安静的气息。好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我在想,春天的脚步真轻,甚至都感觉不到。 一场春雨一场暖,就连阳光也都洗得净净的,一股脑地抖落在院子里,日子渐渐地亮起来。这时,春风不再寒冷了,带着温情,母亲般慈爱地抚摸着你。风中有青草的新鲜,有迎春花淡淡的香,还混着泥土的醇,让人陶醉,令人畅想。我忽然明白,原来春天是盈盈春风吹出来的。 人勤春早,正月里的春天阳光明媚,麦子开始变得黑油油的,油菜也开始从地里站起身,农人们忙着为庄稼施肥,更有心急的老汉,早早地牵出牛,明亮的犁铧掀开了封存一冬的土地。 南迁的候鸟也重回到了枝头,燕子飞回到每家每户的檐下,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翻飞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田野里,各种小动物都醒了,伴着春天的旋律,唱着快乐的小曲儿,欢快地低吟,奏响了春天的序曲。就这样,春天被清脆的鸟声唤醒了。 正月里的春天是孩子们放飞纸鸢的好时节,他们牵着春风,欢快地如小鸟儿一般,跑啊、跳啊、追啊、乐啊!忘记了料峭的春寒,头上挂着细密的汗,泛着热气,一个个就像刚从蒸笼里钻出来似的,到处是喜悦与畅快。 正月里的春天是曼妙的,如一场轻音乐,具有年轻人酣畅淋漓的热情与活力,有中年人的稳重和憨厚,有老年人的温婉和老成,明媚着、鲜艳着、芬芳着。 我喜欢正月里的春天,尽管仅仅是一年的开始,但它是最有希望的,最让人回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