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水时节;春在溪头立

(2020-02-29 19:27:49)
分类: 散文随笔

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没有真的过去。日复一日,是又一日,是旧瓶装上新酒,是旧时光串起新光阴,是老时节遇上新过客……天上只有一日,地上也仅有一天,被划分很多节。

苇岸说,二十四节气的漫漫古道上,雨水只是一个相对并不显眼的普通驿站。她是平庸无华,甚或称得上懦弱。但若没有她,即便立了春,也是身居冷宫,没一丝春的仪容,更别提繁华的惊蛰和春分了。雨水,把天和地连在一起,也把春天烘托渲染得恍若一场梦。

《红楼梦》里也有春天,而且是“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置于时节里,皇妃元春是立春,精灵探春是惊蛰,仙子惜春是春分,那凡妇迎春就是雨水了。四姊妹中,她平凡的一无是处,却扼着姊妹命运的咽喉。曹雪芹玩了个谐音游戏——元迎探惜,名字背后的命运也读作“原应叹息”。迎或应,都印证了贾府最后“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

时节里,雨水的命运,远远好过于迎春,但同样扼着春天命运的咽喉。历书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无论是节气的雨水,还是物质的雨水,都让冬天成为往事,让大地充满希望。

时光在二十四时之间往返,万物在二十四节气之间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一口雨水的润泽,然后快步路过自己;需要一个雨水的节气,给那些风花雪月刻个标记。

西风吹了一冬,好像记起什么,倒了戈,调转为东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尽管还有些许凉意,但已不再生硬、刻薄。迎面也是温婉、羞赧地一低头,擦肩而过,而不再冷飕飕地往人怀里钻。所以,风不只是空气流动的讯声和喘息声,也是世俗流传的歌声和呢喃声。

风,八风也。集八风往东吹,时光都面红耳赤,温度也越来越高。风动万物生:近水的树木先得春,满身尘灰色,泛出飘渺的金光;向阳的花草早为春,倚着去年的枯叶,探出遥看近却无的绿色;天地间,鸟虫尚未修炼成形,但或远或近,业已能听闻到他们的气息。

东风解冻,天地也松了绑。时光漫漫,掀开雨水,生命的判词都写在万物的气息里。

人有气,方能活。天地也有气,才得以流转、轮回。地气上升蒸腾为云,天气凝结下降为雨。于是,万物复苏,四季复始。人集天地灵气,所以会汗如雨下。时光集日月精华,所以有雨水的节拍器。人行天地间,吐纳着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也活成了一卷卷史册。

雨水无雨,风和日丽时,归返一天春光;雨水有雨,斜风细雨时,归来一地春色。

穿行于雨水,时光安然,也有风雨也有晴。不经意就会想起抱守金锁之约的袁机,以及她的《感怀》: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春在溪头立

       立春日,不在五九尾,便在六九头。一头一尾,只有一日之差,在农耕时代,却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老家有句俗谚说:春打六九头,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这句俗谚的意思很简单,春打六九头是晚春,晚春易旱,老百姓吃水像喝油一样金贵。春打五九尾就不同了,它是早春,早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足油丰,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今年,春打五九尾,应该是个丰收年。

  对于庄稼收成的丰与歉,大多数人已经不太关心了,总觉得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可我一直是很关心每年庄稼的收成的,我觉得那是和我密切相关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小时候耳濡目染的原因吧,每次听到粮食丰收,我都会非常的开心,像一位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一样,仿佛那多收的三五斗全是为我而收的一般。细一想想,也觉得自己迂憨得可以,可这样的习性改不了,像我的祖辈和父辈。当我注意到今年的立春日在五九尾时一样,我仿佛已经看到今年秋天丰收的场景了。

  人勤春来早,庄稼人总是盼望一个早春的。而我所盼望的早春,是一处可看的风景,是可以消融冬天寒冷的春日暖阳,是立在溪头的早春。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江水暖鸭先知。说的都是春天先来到水边溪头的。立春日到了,去河边溪头走一走,去看一看已然到来的春天,看春天立在溪头的样子,该是心生暖意的。

  腊月风和,立春时,已是正月里,无雨的日子,风是暖的。记得小时候,正月里去走亲戚,清晨有霜,霜融后,还是有些冷意的,在亲戚家吃过早晚饭后回家,总觉得风吹在脸上,暖融融的,已经不是腊月风和,是风暖了,人也觉得特别爽快、惬意。吹面不寒杨柳风,大概就是立春时节傍晚的暖风吧。

  立春时,该去溪头看一看早来的春天。田野里的油菜,从冬天到现在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溪边的枯草间,已经能看到一些荠菜、塌苦菜、地丁之类的野菜了,它们似乎在悄然间换了装一样,不见了冬天时的灰绿,变得鲜灵一些了。在田野里,能看到一些性子急一点的人,他们挎着竹篮,带着小铲子,开始在沿着溪边在找寻野菜,时不时地看到他们蹲下来,用铲子在挑挖着溪岸上的野菜,他们应该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他们也该是有所收获的,虽然早春的收获多半并不太理想,但他们应该为早早寻到的春天而高兴。

  春节的假期里,一直下着雨,去单位值班时,我一个人沿着凤凰山景区的一条小溪漫步。雨中有些冷,雨中也格外的宁静。此时,睛日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听不到了,只有淅沥雨声和琮琮溪流声,清冷而幽静。雨中,远山深翠,近处仍可见芒草枯黄的叶灰白的絮,海棠的枝上萌出了胭脂般的芽,春天悄然而至。远望溪边的柳树,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而浅淡的绿雾,我忽然想起一个词:柳烟。诗词中所说的柳烟,大概就是我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吧。走近,并站在一株老柳下,我抬头看那些风中轻拂的柳条,看柳条上米粒般大小浅黄淡绿的柳芽,我真的希望它们一直像这样,在我的眼前勾描出一幅烟柳画桥的早春图景。

  抬头春在枝头立,低头才看见一地尖叶草的草芽,也在一片枯草地里钻了出来,那样嫩那样小的草芽。风吹来,草芽像一双双小手在招个不停,可爱极了,一见之下方觉倾心,也会为自己平日里对它们的漠视而后悔,而羞愧,它们柔弱,却挺立于溪头,挺立于早春的风雨里。

  我从溪边走过,看见春在溪头立,是一株柳树立在溪头,柳条上萌出浅浅的芽,飘拂摇曳在春风里;是一棵野菜在春雨里悄悄地换了衣装,立在春雨中;是一根尖叶草偷偷地钻出了泥土,立在大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