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泊之美

(2020-02-25 17:34:44)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单一个“泊”字——一个清新的“白”,临水而居。试想,每天面对着碧波荡漾的水面,两岸花草飘香,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之中倒映出的剪影,是何等清幽而灵动的韵致!

    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

    最喜欢“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虽无泊字,但小舟闲云般自在、野鹤般淡定,悠悠然泊在一隅。一叶小舟,如同一行优美的抒情诗,书写在渡口……

    一水,一舟,一幅淡墨渲染的素描画卷,勾勒得干净、简洁。

    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临水伫立船头,把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图画,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一种空灵的美,一种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的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不仅把一叶渔舟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也把自己的淡怀逸致的襟怀、闲适脱俗的意趣泊在了心里。

    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佳选择,往往是“移舟泊烟渚”。过了万水千山,扬帆破浪间经历过惊涛骇浪,也曾出没风波里。这个时候,尤须停泊一下,或欣赏沿途的风光,或积累继续前行的力量。

    人生之旅,有太多的行色匆匆,有太多的直奔目的地,有太多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以致错过太多的美景。泊之好处,哪怕一瞬,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离而去。临水泊着,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你看,南北朝的谢灵运,早已厌倦了水上的长途旅行,当他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的湖面上,归帆点点,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心胸逐渐开阔,一切纠缠于心的俗事慢慢飘远,变得风烟俱净,只剩一怀淡然洒脱的思绪。

    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幽幽水边,在淡淡烟波,用清风明月祛除尘廛,用柳浪荷香清心滤思,让心灵停泊于此,偷得浮生半日闲。泊,是心灵的停靠,也是心灵的驿站。

    家乡靠近大海。一次,在海边凝视不知何处飘来的小船时,突然思绪万千——这是一条泊岸的船,它很小,没有帆和桅,谁也说不清它是从何时起飘泊到这里靠了岸。或许它也带了远古的呻吟,它的疼痛我很早就从《邶风·柏舟》里触摸到:“汎彼柏舟,亦汎其流,……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它的身上有些部分被晒干,有些部分被水浸泡久了涨了起来。有些地方被海风吹得裂开了缝。船底有一层薄薄的水层,四周长了绿藓。船身有些地方开始腐了,大概是日积月累被海水冲洗久了。

    至于它是从哪里来,无人问起过,也无人说得清它泊了多久。那一刻,我想起唐人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是唐人写的是河舟,而我面对着的这条船,它已经历了大海。

    “世事波上舟”,或许它已厌倦了远航而停下来歇息?或许它已无力回望曾经拥抱它的大海?

    无意中,我在一片阳光里读它,感悟于它的渺小而平常,与世无争;也惊喜于它的宁静——因为,我想到,那份阳光下的宁静正是它要告诉我们,一生孜孜以求的在于修整和积蓄啊!

    乘风破浪是一种动态美,而停泊何尝不是一种静态美?泊之刻,小舟如人,放下了负累,散发着平和之美。

    鸟盘旋于天空之上,或落在枝头,或停在电线上,它们懂得“泊”;马儿跑累了,停下蹄儿吃会儿草,它们懂得“泊”;船夫江上作楫,累了、乏了,让船儿自由飘一会儿,他们懂得“泊——泊的姿态是美的,它让你体会到喧嚣之后安静优雅的力量。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走走停停,一路向前。即使目标是遥遥的远方,也别忘了给自己一个泊之岸、泊之点、泊之刻,细细享受泊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敬畏生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