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天到西湖看残荷

(2020-02-07 11:36:18)
分类: 散文随笔

冬天到西湖看残荷

  

  被季节风干了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接天莲叶无穷碧”,在静静的湖水里一日一日地清瘦,直到瘦成一剪蝉翼,瘦成一条黑线。

  曾经的开花,曾经的结果。芬芳吐尽,生命走向凋零的时节,残荷,依然用最优美的姿势,绽放成一片异样的风采。

  几页残缺破败的荷瓣,数秆枯萎黑褐的荷茎,相依相伴,无声无息地在水面交错迷离。或昂首,或弯曲,或蜷缩,或伸展,都在奋不顾身地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初冬的湖水,静默而清冷。残荷,一半在红尘,一半在水中。水面的残荷与水里的倒影,勾勒出重重叠叠的块与线,虚虚实实的影和形。微风吹过,湖水如莲步轻移的少女穿着的罗裙,荡漾着柔美的褶皱。残荷的倒影,若舞女挥洒的水袖,影影绰绰的舞姿,盈盈一水间。

  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分明的黑白。残荷之美是国画的意境,自然而不刻意雕琢,静美却不乏生气,仿若吴冠中挥手泼散的水墨,即使是摈除了绿柳红花的浓艳,也照样会有白墙黑瓦的江南。

  温州的一位女摄影家,刚刚从西湖边拍来一批照片,来不及导出来,就很兴奋地在相机的镜框里一张一张地给我看。

  她的照片上,那些点、线、面、形构成的美感,温暖而有张力,彰显的是残荷清高的傲骨和坚毅的生命力量。仿佛闻得到荷花的缕缕余香。原来,没有繁华,残荷照样可以美得坦然、淡定而不凄凉、不惊惶。

  “写一写残荷吧!”见我似鸡啄米般地点头称赞,她这么对我说。

  但我并没有欣然应允。倒不是我的赞美太虚伪,实在是因为美丽来得太突然,也太深刻。若非情到深处,真正体会过生命中的恨之切爱之深,以及悲欢到过极致,又怎么可能领悟残荷的风骨、意韵和内涵?那种荡气回肠的美,甚至是超越了完美无缺的残缺之美。

  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只是由爱产生的错觉。而凋敝的残荷之美,只有热爱生活、忠于生命的人才会懂得。

  也许,有更多的人会钟情于荷花盛开的时节。在这样的冬日,说是去西湖边看荷,女摄影家的话是有点令人费解。当她痴情地沉湎于一湖残荷,不停地取景、构图,一次又一次按着快门,错过了回家的高铁班次时,恰恰是她听懂了那种生命乐章的节奏。

  荷塘若人生:少时,给人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纯秉性,人见人爱;中年如同映日荷花,明媚鲜艳,旺盛繁茂,人赞人夸;老年风韵犹存,把萧条蜕化成风骨,用另外一种形式,向世人诠释着超然的气韵,人尊人敬。荷,一如生命的轮回,从茂盛走向衰败。这既然是生命中无法躲避的过程,又为何不坦然去面对?

  纵然是“凌乱寒塘谁与顾”,依然有懂得残荷之美的人“卓然独立挚情真”。正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和生命的风雨雪霜之后,依然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灿烂时不傲娇,凋落时不自弃,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都保持着独特的美和精致。而这样的女性,才能无愧于“最有气质的女人”之赞誉。

  在座的禅意摄影倡导人,一直在循循善诱地说着禅:是佛是道是意境……我总是傻傻听不懂,而从那些照片上,在那一池残荷间得到了无声的印证。

  有人千年孤独、千年修炼,就为了在断桥上油纸伞下的那一次邂逅;有人舍得放弃生命的力量,只为长成那一双飞向爱情的翅膀;有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金榜题名那一刻的辉煌;有人一生心血凝结成字,就为了能在一个冷月的夜举行一场诗的葬礼。残荷,一直忠贞地坚守荷塘,不只是为了听到雨声,更是一种等待,等着和你相遇。而你,果然就来了,那就是像那位女摄影家一样,懂得残荷之美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话节俗
后一篇:读书与看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