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说“福”
(2020-02-05 14:19:24)
|
|
千百年来,幸福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每逢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自家门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以祈求上苍保佑,赐福于人,使之丰衣足食,健康平安,快乐如意。
关于福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礼记》中载:“福者,百顺之名也。”其意为,诸事顺利、如意。可见,顺即“福”也。《尚书·洪范》中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所说的“福”包括五个层面,一是长命百岁;二是生活富足;三是身体健康;四是品性良好;五是无疾而终。古人认为,达到这五项标准,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于是,踩五福便成为一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据说,如果人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踩踏五只蝙蝠(乃画作,非实物)后,就会返老还童,五福临门,福如东海;如果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踩踏五只蝙蝠后,就会福贵双全,五福随行,福寿无疆。
除踩五福外,贴福在民间也非常流行。《梦粱录》中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的“春牌”就是贴“福”。到了过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用以祈福、驱祸。发展到后来,人们在贴“福”时喜欢将“福”倒过来贴,意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有一年除夕,恭亲王府照例写了许多“福”字,然后吩咐下人逐一贴在门上,谁知有一个家仆不识字,他将“福”字贴倒了。恭亲王见状,勃然大怒,要严惩这名家仆。幸好在场的管家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他灵机一动,随即对恭亲王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恭亲王闻言,觉得很有道理,不由转怒为喜,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家仆,还奖励了他一些银两。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福”字都倒贴,比如,柜子和垃圾箱上的“福”则要正贴,意为不要把福气带进去。可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贴福都是为了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史上最牛的“福”,可能当数康熙亲笔题写的“天下第一福”。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铄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如今,“天下第一福”已成为“中华三绝”之一,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的游客。
对于福的认识,老子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老子·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老子认为,祸与福相依相存,可以互相转化,福能导致祸,祸也能导致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子还告诫人们,身处福中,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珍惜和维护,尽最大努力,争取福的美好结局。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