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的足迹;春节话节俗

(2020-01-22 20:45:09)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szb.ylrb.com/tplimg/detial_line.jpg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是啊,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伴随着新年的脚步声,我的心也越发有点惶恐不安。从岁首到年尾,走在春夏秋冬里的一串串脚印镶嵌在人生的岁月中,这些足迹穿越灵魂,有总结、有思索、有梦想,也有淡淡的遗憾,毕竟年初时立下的誓言,这一年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而新的一年却又来临了……

2019年,不想说再见。光阴易逝,岂容我待,然而岁月的蹉跎让对未来还感到迷茫的我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对新年的期待就不像儿时掰着手指数日子那么炽热而强烈,反而有一种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的恐惧,新年在内心深处成为岁月的无奈。2019年,我发现自己的性子渐渐慢了下来,说话也是慢条斯理,而且说话前似乎要过过脑、权衡利弊再出口。众人皆评:“变得成熟了”。可怕的成熟,我总想逃避这个事实,生命尚存,时间便在,只是随着生活在飞逝,于是,我们需要把自己打扮得年轻些、稚嫩些。可是,岁月的眼睛“贼亮”,不管你如何装嫩,它总会发现容颜上或者言谈举止里你的年轮印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不要虚度一生留下遗憾,因为人生没有重启键,有些东西失去了便再也无法挽回。

2019年,不知道该怎么说再见。这一年,对我身边的很多人来说应该是喜庆的:有人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有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有人获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人搬了新房换了新车。而对我来说,虽然没什么大的斩获,好在也没有白白虚度,“而立”与“无惑”间的历练,让我深深懂得:人生虽不易,幸福不难求。其实,幸福种种,可大可小,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和体味的心。祝福别人,就让我带着“见花开,心生喜悦,便是多情”的幸福心境向2019年说声:再见!

2019年,再不见。生活、工作、梦想,如此种种,不因一年的结束而停止。过去的一切都是人生的财富,逝去的岁月为我们沉积了丰富的经验,忘记沧桑,畅想辉煌。轻轻地,我们来过;静静地,岁月还在继续。鼓足勇气,拾起信心,幸福将在下一站等待我们,哪怕只是为了一份平平淡淡的快乐。时光不虚度,人生便无悔,这是岁月带不走的一份心情……

新年是篇卷首语,美好的文字寄语真诚的祝福与梦想。新的一年,我还是要默默地许下很多的愿望,不管能不能实现,但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说不定手掌里就会开满鲜花,绽放芳华。纵使美丽只是指间沙,我也要在新年的扉页上品读人生风华,做最好的自己。

岁月静好,我心安然。昂首挺胸挥挥手:2019年,再见!2020年,早安!


春节话节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

  国家前几年在春节之外,又确定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的地位,得到广大民众拥护,被人们誉为是“长根、聚心、铸魂”的文化工程。

  在中国文字里的这个“节”字,是从植物生长中得到启发而移用而来。人们知道,许多植物的茎长着长着就会长出个“节”来,好像是为了缓一口气,然后再继续往上长。这种态势,哲学家叫作平常之中的不平常,这是一种规律。人们过日子,其实也得遵循这个规律。

  许多人只知节日,不知其节日的源由、演变、传承的过程。比如春节又称“过年”,而这个“年”在民间相传:是为了躲避一种叫“年”的吃人怪物。当然这种动物是虚构出来的,但在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里,就有了“年”这个字,它刻成了一个人弓着背、肩负沉甸甸的穗禾形状的象形文字。可见早在殷商时,人们就把“年”和作物收成联系在一起了,《春秋谷梁传·宣公十六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释文解字》释“年”,说是“谷熟也”。人们的口头禅“成年”“年景”,都把“年”与收成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过年这一天叫元旦,不叫春节,春节是后来改的。元——是初始之意,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形象。元旦,就是初始的日子即一年的第一天。从汉武帝时采用夏历,中国人都把正月初一当作元旦,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当时的民国政府废除夏历,采用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就是公历一月一日当作元旦,原来的夏历元旦就被改称为春节了。其实,古代的春节指的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也指立春。不过现在人们也都习惯了,都把农历年初一叫春节。

  我国过年是十分热闹隆重的,它的时间跨度很长,南北方有些区别。像南方有些地方有“入年架”的说法,那时,一进入腊月,人们就认为入年架了,也就是开始进入年的这个框架了,一直到元宵节过完,才认为这个年过完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过年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年夜饭”许多人上饭店吃,“拜年”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交流感情,也能让人们从中感到温暖。

  但不管怎样,多少年来许多民间习俗还是不能忘怀。例《梦粱录》卷六“除夜”中提到:“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谐已除夜。不论大小家庭俱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联,祭祀祖宗……以祈新岁之安”。

  在杭嘉湖一带,年前归纳起来要做的事大体有:掸尘——即打扫卫生,也包括理发、洗澡等;办年货——打年糕、做糖糕、包粽子、杀年猪、捞年鱼等;祭灶——通常在农历十二月的廿三或廿四祭祀灶神,给灶神喝酒、吃麦芽糖;岁末——一般在年三十,有的要先祭神灵,再祭祖先,称呼各有不同;除夕夜——称为“辞岁”,长辈给小孩“压岁钱”,有的还包上红橘、荔枝,称“吉利”;“守岁”——也是必须的,全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迎新年。后来有了央视“春节晚会”,许多人家也就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成为一种新风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大节庆,各地的节俗均有不同,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让我们在欢天喜地过好春节的同时,为弘扬我们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而践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