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瀑布
(2019-12-22 11:13:23)分类: 散文随笔 |
从宜川县城出发,驶入沿黄公路刚看到壶口瀑布旅游导视牌,数里外就听到黄河瀑布震天撼地声。
只听瀑声隆隆,时而春雷乍起,惊天动地;时而千军万马奔腾嘶鸣,破阵杀敌;时而虎啸龙吟,震山啸水;时而天倾地裂般轰鸣,吞日没月;时而像原子弹爆炸,山抖地颤;时而像火箭升空,穿云破雾;时而恢弘高亢,响穹遏云;时而悠远昂扬,溯古通未。似安塞腰鼓一般狂放,像信天游一样悠扬,如秦腔一样雄浑,比老腔还粗狂。好一曲《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交响乐,好一首《黄河大合唱》,给人以无限的激情,给人以无限的力量。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黄河奔流在晋陕大峡谷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如同苍龙突然跌落深谷之中,如雄狮怒吼,似猛虎咆哮,像神龙狂吟,大有地动山摇之势。
壶口瀑布形成已有六千多年历史了,可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壶口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又说“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可见当时瀑布就像被盛水的壶尽收,故名壶口。另有一说,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城西南七十里。王鸣盛《尚书后案》说:“壶口山,上连孟门,下控龙门,当路束流,为河之扼要处,故禹首辟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用“《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此石,即今孟门大禹治水时,开凿河床上的巨石,流水长期冲击,形成了一个水槽,当地人称作“龙槽”。数千年来,黄河水不断地吞噬石头河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龙槽从最初的十数米延长到了今天的五千多米,号称十里“龙槽”。《水经注》记载“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壶口瀑布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山路险要,人迹罕至,古代诗人们很少涉足,据说明代始有诗人歌咏,但鲜有传世佳作。
壶口瀑布与众不同。庐山瀑布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下气势征服了大诗人李白。黄果树瀑布“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宽帘满挂,让王维为之折服。壶口瀑布声震山川,势破石天而闻名于世。不同于其他挂瀑,或高挂或低垂,或满帘或时帘时断,或仰视或抬望,只有壶口瀑布平视俯看,既可观又可听,可以说,壶口听瀑可谓一绝。
时值八月下旬汛期,一周前又下过几天雨,黄河水量十分充沛。难得晴朗日子,我急不可待跳下河滩,直奔龙头而去。只见浑黄的河水铺满河床汹涌而来,像脱缰的野马跃到了悬崖边上,猛不防跌落数十米深的巨穴之中,是为“雷首雨穴”。河水一跌二跌三跌,甚至四跌五跌,踉踉跄跄,跌跌撞撞,被摔得浑身碎骨,四分五裂。河水愤怒了,吼叫着,撕扯着,狂咬着,拍打着,撞击着坚硬石壁。激起千层巨浪,浊浪排空,卷起千堆雪。一霎时雾气蒸腾,水珠四散飘逸,细小的泥点乱飞,沾了我一身。几万年的黄土泥香,是那样的醉人,我被湮没在了黄土的醇香之中。四零八落黄水,很快又在龙槽里汇成了条巨流,冲入了“万丈龙槽”,黄龙呼啸南下跃向龙门。
十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把蓝天白云装扮得更加清新亮丽,两岸绿山如同巨大的碧玉雕。太阳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瀑布上空雾气里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桥,一直通到了神秘的天穹。黄河瀑布里,彩虹间,一会儿浮现大禹凿石的身影,一会儿闪现着勇猛的铁骑,一会浮出刀光剑影,一会儿又是黄河大合唱的壮阔场面。
踩着细细的黄土,呼吸着浓郁的黄土醇香,耳旁回响着一位智者的声音,“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若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无形则有道,水至柔,柔则克刚。至柔才是至刚。
河滩上,主人把三头毛驴打扮得花枝招展,花笼头,红鞍辔,红骑垫,游人争相和它拍照留念。不远处一位陕北汉子,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身穿红色槛襟红绸裤子,腰上绑着一只腰鼓,手里拿着唢呐和系着红丝带的小鼓槌,扭着秧歌舞,深情地唱着陕北民歌《拉手手亲口口》。游客们呼啦一下子围成了一个圈,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游客情不自禁地随之扭动起来。有的拍照,有的录像,有的做快闪,有的发抖音。河滩顿时热闹了,那种热烈和着瀑布声回溯远古通达未来。
春寒料峭,河凌初开,凌花绽放,壶口瀑布气势更是壮观。冰凌排山倒海,气吞山河,龙首雨穴无数碎水晶石涌进龙槽,囚禁了一冬的苍龙浩浩荡荡飞向龙门。那瀑声更是苍劲,如洪钟大吕,如巨轮战鼓。
天下黄河一壶收。壶口收的不仅是黄河水,收的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收的是人类数万年的活动史。在壶口听瀑,其实是在听历史,在壶口观瀑,也是在看历史。
正午的阳光里,黄河水沿着龙槽滔滔奔流而去。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