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一场雪;数九的日子

(2019-12-21 16:26:22)
分类: 散文随笔


  十二月, 冬已深,天气却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寒冷。最近几天,一直是天气晴朗,阳光依旧那么温暖,天空依旧那么湛蓝。树上仅有的几片黄叶,有一搭没一搭地晃动着,随意而慵懒。

  远望,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是少了些许风情,多了一丝隽永。一种简约的美,宛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静默中透着素雅。

  走过了春的娇艳,夏的热烈,秋的丰盈,直至冬的凛冽,才能静等一场雪,静等一场生命的花开。没有雪的映衬,冬天就不是冬天;没有雪的飘舞,冬天就少了诗情画意的韵致。

  我期待雪,期待那种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梅点点扑鼻香的况味。每当此时,风吹雪舞,犹如天女散花,又如柳絮飞扬。落寞了旅途,惊喜了路人。

  素心若雪。雪落掌心,精神会变得纯净;雪落眉间,灵魂会变得圣洁。下雪天,倚窗听雪,要的是一种闲逸,一种心灵的契约。屏息凝气,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大地窃窃的情话。这时候,生命在雪的静谧里,悄悄然开出了一朵清幽的莲花。皑皑白雪,起起落落,飘飘洒洒,孕育着春的希望。

  等一场雪,把清浅的岁月,揉进一场素白的流光里,燃一段记忆的枯枝,生一炉禅意的香火,把酒当歌,吟雪成诗。

  心系阳光处,情寄山水间。相信,每一颗孤傲的灵魂都需要山水的滋养。约一程时光,踏雪寻梅;牵一缕冬阳,安然向暖。此生无论行至何方,去往何处,总有一个地方,能安放你的灵魂,抚平你的创伤。走过千山万水,蓦然回首,原来还有归途。一个有雪的故乡,始终在你身后,并一如既往地给你心灵的归宿和依靠。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大雪飘飞的早晨,始终有一份乡愁温暖心房。

  等一场雪,愿山河静美,盛世安宁。

  等一场雪,愿寒流逝去,春光来临。

                                     数九的日子

冬至交了九,一天长一手。

    时令进了数九天气,一年最寒冷的严冬逐渐到来。人们室内开着暖气,外出时穿上棉袄,希望能把寒冷拒之门外。

    其实,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近年来气候变暖,寒冷的威胁已远不如从前。每当回想起儿时过冬的情形,是真的冷,也正因为冷,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倒也比现在的冬天多出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来。

    冬天阴沉沉的天多,再遇上雨天,儿时的我每每躺在铺满麦草的炕上,从被窝伸出手来,依然能够感受到袭人的寒气,想起那冰冷的棉袄,我顿时失去了穿衣的勇气。妈妈的催促声在厨房里一遍遍传来。我透过朦胧的窗棂隐约看到升腾的炊烟。一次次催促无效,妈妈不得不拿起我的棉衣,在灶台上靠近火苗处烤了又烤。我趁着余热,快速地穿上棉衣。

    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无论大人小孩,都是穿一件乏筒袄,或者棉裤,连一件贴身内衣也没有。由于棉衣和身体是分离的,显得哐哐当当。一阵风吹来,冷风顿时溜满了全身,令人不禁寒战连连。

    以前,屋是土屋,路是泥路。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一场雪雨后,道路冻了化,化了冻,前前后后半个月仍不能干路。人们又没钱买雨鞋,为了出门,祖先穷中生智,用桐油搽在棉鞋上,搽了一层又一层,直到完全能够隔水为止。

    为了避寒,父亲曾穿过爷爷编织的草窝子。我没见过这种东西。这种用麦草编织的草鞋,既不耐磨,又不防水,穿上它仅能小范围内走动,临时保暖一下而已,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寒冷的无奈。

    上学后,皖北地区,室内与室外是一样的寒冷。每当下课,十几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靠在教室外墙上一起挤尿床。你挤我,我挤你,直挤得浑身暖和,头上冒汗才罢休。

    上课不久,身上的热量很快就散去了,脚又冻得麻木起来。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的机会,同学们开始跺起脚来,从轻轻地,最后到万马奔腾,整个教室被整得尘土飞扬,脚声震天。直到老师发怒时,脚声才停止下来。

    在县城上高中时,我在商场发现了捂脚用的暖水袋,便毫不犹豫地花一块多钱买了一只,让人捎带回家给爷爷。在余下十来年的日子里,每逢冬季,爷爷就靠着这只暖水袋度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又寒冷的长夜。

    去年我赴黄山审计。黄山虽在江南,但在山区,冬天也是相当的湿冷。闲暇时分,我在街上闲逛。发现人们大多坐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框内,甚为好奇。经打听,这就是传说中的火桶,南方人冬天取暖用的神器,令人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我们忙忙碌碌,跟随岁月行走,有时忙碌的忘记了生活的纯真与情趣。其实,当你停下匆匆的脚步,就会欣赏到数九寒天里浪漫的风景;静一静浮躁的内心,内心也会感恩当下生活给我们的富足与愉悦。

    九天虽寒,但是,春天很快就会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