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怎样过冬闲

(2019-12-11 14:12:24)
分类: 散文随笔
古人怎样过冬闲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入冬以后,农事渐少,余闲时光增多,古人称这段时间为“冬闲”。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古人冬闲时都怎么度过?

据资料记载,古人的冬闲其实并不是闲着不去做事,在没有农事的冬日里,女性会学做女功,男性则习射练武,孩子们就选择冬学。

西汉班昭《女诫》曰:“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妇功”即女功,指女性要掌握做针钱活儿的本事。唐宋尚宫《女论语·学作章》亦称:“凡为女子,须学女工。”做针线活儿称“妇功”“女功”,还有“女工”“女事”女红”等多种叫法,皆是指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女性做的手工活儿。女功是持家过日子所必须的,如果针线活做不好,将来会影响家人生活,还会被邻居看不起,因此《女论语》中还说:“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到了冬闲时节,不再忙于农事,正是学做女功的最佳时光,古时女孩子可以坐下来,跟着母亲、姐姐们一起做针线活儿。

冬闲时古代女性习女功,男性则“习射练武”。古代凡学生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通称“射礼”,是一种射箭技术,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五种射法。《礼记·射义》称:“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在中国古代,“射”是一种男人应掌握的技能,系一种“武德”。先秦时,各诸侯国对民间善射者都会给予奖励。到了西汉,朝廷更加鼓励民间冬闲时习射,以“教民以应敌”。唐朝开考“武举”科,武功好也能中举当官,更刺激了民间的冬闲习射热。《旧唐书·职官制二》曰:“居常则皆习射。”两宋时期,民间则出现了“弓箭社”“忠义巡社”等结社组织,其特点是农忙时忙农事,冬闲时便于“庄井附近便处”“教习武艺”。明清时兴盛的武术,就是在宋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明朝起,习武便成为冬闲一景,还出现了一批指导习武的专业书籍,如明程宗猷便著有《耕余剩技》。

冬闲时,古代孩子们则要上“冬学”。《新元史》载:“农隙使子弟入学。”“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南宋陆游《秋日郊居》诗,也提到孩子冬学之事。但冬学与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它是利用冬闲时间组织起来的短期学习班,目的是启蒙教化。在古代,能进入正规学校读书者少之又少,短期的冬学解决了古代孩子们渴望上学受教育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日读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