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变的年味
(2019-12-06 23:14:51)分类: 散文随笔 |
季节的轮子又转到了冬。
冬天坦露了。地里最后留守的居民白菜也匆匆下了地窖。远远望去,收获过的田野向苍穹敞露出了全是褐色的肌肤,无遮无掩。路边树上的叶子投进了根的怀抱,光秃秃的的树冠傲立风中。曾经点缀着一簇簇绿萍的小西湖也还原了水的清明,沉沉地睡着了。大自然褪去了光怪陆离的色彩,以圣洁的全*向人们展示着本色,正本清源,坦坦荡荡。
冬天骨子里就含蓄,不事张扬。它走过了一路的芬芳、火热与喧嚣,终于以谢幕的姿态淡定下来了。如同一位沧桑老人,流金岁月历练出来一种刚毅与深沉,坦然面对曾经的枯荣兴衰,承受着一切的喜怒哀乐,在淡定中回味童年的梦幻,反思青年的激情,盘点中年的得失。它又静若处女,把几多复杂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隐秘着多情与向往,按捺住所有的冲动与宣泄,在平静中期待春缘的喜乐,憧憬播种的自豪,遐思人生的美好。冬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些狂热,多了一份凝重,风清气正,厚积薄发。
冬天是蕴藏与孕育的季节,既是万物的终结也是精彩生命的起始。种子藏在粮囤里,种子埋在土壤里,种子种在人们的心窝里。有一位卖菜的老农端着一棵冻干瘪的葱,说:“别看它这个干巴样子,现在把它埋在土里,开春就成了重绿的“芽葱”。”我相信这话,因为我知道冬天为这棵葱积蓄了巨大的能量,保障她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蕴藏了春华秋实,孕育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冬天不需要颂扬,也不怕打击,因为冬已经从容而慷慨地呈现出了自我。万物飘零,一派肃杀,那是本性的直面;西风飕飕,雪花飘飘,那是个性的展示,任凭说长道短,众说纷纭。有人说,冬的面孔是冷峻的,岂不知那是对世间所有作秀的不屑;还有人说,冬的神态是凄美的,因为包容太多,沉淀了无尽的甘苦。所以,我想说,冬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季节,一种独特的意境。真的用心去感受这种意境,也许会摄取到一种力量。
|
|||
一年中,“回家过年”是逃不开的话题,过年就意味着团聚,劳累一年的人们总算可以喘口气,放下劳碌奔波的包袱,像孩子般围在老人的膝下,跟他们叙叙旧,这时候,空气中总是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是幸福,是圆满。 一年又一年,每一年的过年并不是在重蹈,而是在变化,人们对过年的感受与理解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儿时的我不懂春运时的拥挤人潮,如今,当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才发现手握的车票是回家的号角,车轮滚动的速度都比不上我们想要归家的渴望。这便是过年最大的意义,团聚。 一家几世同堂坐在一起唠唠嗑,长辈们念叨念叨家里老大不小的孩子们都该成家,都该有自己的事业了。像我这年纪的人是最怕长辈们的唠叨了,且不说在家就要被爸妈说,况且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可都是要见着面的,这样一来,怕是你怎么也抵挡不住的了。走亲访友或许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已厌倦了,把它当作是一定要完成的任务来看待,可若是大过年的没有了亲戚之间的走动,那这年怕是年味少了几许。我经常跟着家里长辈去拜访附近村的亲戚们,尝尝各家的饭菜,聊一聊这一年各家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这一路上,坐在舒坦的车上,望着平坦的连接着各个乡村的公路,母亲总会指着那弯曲已看不清的铺着碎石的田埂,跟我说着她小时候是走着这样的路去走亲戚拜年的,社会在改变,人们的条件在改变,但是那份心中对于过年的回忆似乎不会减少半分。我想形式与枯燥,只是那些没有情怀的人随口说的吧。年味估计是永远不会变的。 过年是人们离开城市,来到内心最为熟悉的农村的时候了,在这儿,年味带着食物的诱惑。在城市里待惯的人啊,可能不知道土灶上炒出来的菜比煤气灶上烧出来的味道美极了。过年时的土灶是不灭的。易着的竹篾让火包围着木柴,柴连忙向外滋滋地吐着水气泡,接着噼里啪啦燃烧着,火焰窜出了交织在一起的柴火,与焦黑的锅底摩擦着颤动。跳动的火苗透过四方的灶口红彤彤地印在添柴火的人喜悦的脸上,这时便倍感温暖,而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焦急地想尝尝锅里的味道,那般闹哄哄的场景,只是过年才有的氛围啊。阳光随着镂空雕花的窗子一泻而下,一家人围着圆桌,衬着门上的春联也是越发的喜庆迷人。 过年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当属放鞭炮、看烟花了。年味只有掺和了爆竹声和炮火味,才够味呢。记得以前只要鞭炮在手,就可以随心所欲,也不管别人家吃年夜饭还是看春晚的时候,过年就是图个开心。特别是当新一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那个时候放的鞭炮,不管放在地上还是冲上云霄的,都如同表现了我们内心的喜悦。犹记得每年的初一起床走在路上,仿佛走在了红地毯上,谁家门前的红纸越多,来年便越是福气满满。过年时,各式各样的烟花也能大饱眼福,绽放的花朵一个比一个硕大。在我小学的时候,由于跟哥哥们玩鞭炮,刚新买的羽绒衣就烧了一个洞,这件事没少被母亲说教,但是依旧挡不住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我几乎什么新奇的玩意都玩过。什么摔炮、双响、大地红等等,似乎在鞭炮那一声响起的时候,这一年中无论多么不愉快的事情都能随风而去。 过年不仅仅只有繁文缛节,祭祖、迎财神等,还有各种的走亲访友,我想更多的是,家人的团聚、朋友的祝福、故乡的温暖。每当过年之际,人们见面寒喧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回哪里过年?”过年的方向始终指向着家,而你的终点站永远都有这家人的守候与企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