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讳己恶的韦应物
(2019-11-04 11:27:25)分类: 散文随笔 |
|
||
唐代大诗人韦应物,诗歌多写田园山水,以“高雅闲澹”著称。白居易、苏轼对他推崇备至,把他的诗与陶潜相匹配。一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奠定了韦应物在唐代诗坛圣杰的地位。 但这位“雅澹”的诗人,年轻时却是个市侩无赖之徒。他在晚年的一首诗中,勾画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面貌:“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公式蒲局,暮窃东邻姬。司求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韦应物在诗中自我亮短揭丑,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不堪经历描写得淋漓尽致。年轻时候的他横行霸道,窝藏罪犯,赌钱好风月,喝酒又闹事,深更半夜打猎,坏事几乎沾全。他倚仗自己是唐玄宗近侍的身份,四处惹是生非,官府对他也无可奈何。南宋洪迈评:“应物为三卫,正天宝间,所为如是,而吏不敢捕,又以见时政矣。”便是佐证。 韦应物的转变,是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之乱以后。当时担任范阳等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反叛唐王朝,潼关失守,唐玄宗带了杨贵妃、杨国忠、高力士、太子李亨等少数权贵以及大将军陈玄礼统率的部分禁卫军匆匆出逃西川。韦应物没能跟上这支逃亡队伍,近侍的差事丢了。失去了靠山,兵荒马乱中跑到了陕西武功县。这时候,他才规规矩矩下苦功读书,几年以后,进太学,时年已经二十三四岁。他做官从县丞、县令起家,在朝任左司郎中等职,在地方上历任滁州、江州、苏州三地刺史,人称韦苏州。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韦应物为官时,关心民生,不满豪强,写过一些同情民间疾苦、讽刺官场恶习的优秀诗歌。在苏州任上,他有一首《寄李儋元锡》的诗,也是名篇:“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从“一字不识”横行市井的恶少,到声名远扬的诗人,到“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臣,韦应物人生改变可谓巨大,前后品德才能可谓天壤之别。韦应物晚年的不讳己恶,展现了诗人性格中坦荡豪爽,真诚率直的一面,后人并未因为韦应物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而对他生不敬之心。正如《菜根谭》所言:“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相反,比起那些虚伪道学者遮掩劣迹丑史,假扮圣人的做法,韦应物肯定要比他们高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