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家大院

(2019-10-31 16:43:54)
分类: 散文随笔

       山西的大院很多,在平遥古城附近,就有著名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看哪个好?询问当地许多人,回答异口同声:王家大院!一位卖醋的女老板,听到我们的询问,特地从柜台走出来,说:“乔家大院是靠电視剧火起来的,沒有王家大院好看。‘王家归来不看院’,这是北京报纸说的”。

  此说和“黄山归来不看山”一样,富有挑动性,让人心动。决定看王家大院。

  出平遥古城,车行30多公里,至灵石县静升镇境内,王家大院就建设在两个山坡之上。远远望去,两个大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飞渡。好大的气派!

  由五个建筑群组成,以龙、凤、虎、麟、龟五瑞兽作喻,建筑面积据说比北京故宫大了许多!于是,各种美誉接踵而来:“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

  王家大院竟有房屋2078间!

  先看高家崖。高家崖建筑群是五端兽中的“凤”,是王氏两个当官的兄弟王汝聪、王汝成于嘉庆年间建造的。由哥哥的敦厚宅和弟弟的凝瑞居组成。两座巨宅并肩而立,格局都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主体,大范围扩展、延伸。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由甬道、幽径、画廊相连。林林总总,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

  我们从敦厚宅进入。刚进门,导游就把我们喊住了,特地把大宅门作重点讲解。大宅门不仅气势非凡,还暗藏玄机。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所以哥哥的院子在东,而且门楼比弟弟高;但弟弟的官比哥哥大,所以门楼比哥哥阔。这叫“兄让弟阔,弟让兄高”。一个宅门,就把“兄友弟悌”的家庭伦理,和官场的等级观念,表现得细致入微。

  进入大宅,真如进入迷宫,院套院,院连院,左绕右转还是院。但格局清晰。第一进是社交活动场所,摆显的地方,平房;第二进是生活区域,窑洞加阁楼;第三进为祭祖堂。祭祖堂后面为围院,也称家丁院,由16孔窑洞组成的四个院落,屏障、保卫大院。

  第二进是大宅的建设核心,融合北方特色和江南秀美的建筑风格,有序配置寝院、厨院、书院等重要生活设施。寝院居中,正面是五间带雕刻檐廊的窑洞,为老爷居所;两侧有配窑,为少爷卧室;上有绣楼,乃小姐闺房。据说王家小姐十三岁进住绣楼,从此深藏闺中,等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寻找她的男人。

  吃饭的厨院很讲究,在东侧,分成前、中、后三个院,设有“内三外四”七道门,不同等级的人走不同等级的门,在不同的院子里用餐。主人在后院楼上,高等佣人在中院,普通佣人在前院,不得僭越。

  大宅里,安名分,严尊卑,序贵贱,守上下的封建礼教,无处不在。

  看完老大的敦厚宅,逆向参观老二的凝瑞居。从祭祖堂开始。很有趣,老大的祭祖堂,供的是天下王氏共奉的始祖王子乔。王子乔为东周时周灵王太子,身世非凡。老二供的是本地(静升镇)始祖王实,按现在的话说,是个“打工仔”,却开创了静升王氏一族的神奇。

  这个王实,于元皇庆年间搬到静升,先为佃农,兼卖豆腐。他的豆腐做得又嫩又香,诚实和蔼,童叟无欺,深受群众欢迎。一番奋斗,有了积蓄,购置了几亩薄田,成为自耕农。他传给子孙后代的不是财产,而是比财产更宝贵的精神财富:勤奋、诚信。

  后代子孙,有下商海的,也凭勤奋、诚信走天下。清康熙年间的削三藩,平吴三桂战争,王家以诚信取得政府的信任,获得军中粮草筹措、经营权。就凭这一着,撬开了滚滚财源,又因参加平叛有功,获得封赠“中宪大夫”的嘉奖,名利双收。从此,王家开启了官商一体的道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富甲一方的望门贵族。同时,也开始大兴土木,不断营造住宅、祠堂、牌坊、坟茔,直至嘉庆年间,历时一百三十多年,建成这座民间故宫。

  大院里书院特多,仅高家崖就有三座。老大墩厚宅有三元书院,老二凝瑞居有养正书塾,都是自家小少爷启蒙教育的地方;共用的有桂馨书院,经过启蒙教育后的小少爷,就送至这里深造成才。

  他们原本以为这样,就后继有人,继承光大家业,千秋万代。但事与愿违,恰恰衰败从此开始,子孙后代,尽弃先祖勤俭创业品德。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二人,有四子四孙,皆因腐化、吸食鸦片,家败人亡,惟一曾孙王嘉言,他在光绪年间,把高家崖的府第全部卖掉,换来的钱银,很快被挥霍败光,最终自己流落街头乞讨。红门堡建筑群也遭同样的命运,堡额“阖堡同宗”,因外姓人入住而改为“阖堡同德”。富甲一方的王氏家族,最终还是逃不脱盛衰起落的历史规律。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王家大院,是1996年由政府修复出来的。

  看完东大院高家崖,再走一道约百米长的铁桥,越过山涧,走进西大院红门堡。这时已没有太多的时间了,我们主要沿着堡墙游走、攀爬、俯瞰,就近看一些重点院落。堡墙如城墙,外高8米,宽2米多,有垛口。全堡概貌,尽收眼底。红门堡建筑群是五瑞兽中的“龙”。堡内街道,一直三横。直街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建筑群均布设于街道两旁。远看,是一个写在山坡上的“王”字。红门堡建于乾隆年间(1739-1793),耗时54年,有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是王家大院的主体。

  以五瑞兽作喻的王家大院,我们只见其二,但已感受到它的“大”,感受到祖国历史文化的美。一位学者参观后感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