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下棋;柿子红了

(2019-10-30 21:45:51)
分类: 散文随笔

  

  下棋也被称为“手谈”,真是妙语。人之交心,其实不只可以借助语言,语言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沟通方式。下棋是无声之交流,在起手落子之间,思想交锋胜过千言万语。与其它棋类相比,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奥妙。简简单单的开局定式,却隐含着许多不可预料的变化。恰如人生——开局类似,而结局往往不同。

  棋盘上黑白相斗,此消彼长,蕴含阴阳变化之理,险象环生,而又风平浪静。如行军布阵,如辰宿列张,屈如尺蠖,伸如游龙,时而如猛虎下山坡,时而又如乌龟缩脖颈……变化莫测,俨然活动之抽象画,妙趣横生。

  下棋本是一种闲情逸致,然而往往会经历许许多多惊险刺激的内心变化。好下棋之人,骨子里都潜藏着不安分的躁动,渴望冒险,渴望刺激。而人之冒险不一定要选择登山探秘,下棋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灵历险。外表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内心风起云涌。人之静躁不同,各秉其性。有些人好动,闲不住,总想外出,总想生活在别处;有的人好静,一出门就觉无聊,宁愿一个人在家,安安静静地打谱下棋。无论晤言一室之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都只是兴趣爱好不同而已,无所谓对错优劣。

  人的内心情绪容易随着世俗的纷争而浮躁不安,如果没有兴趣爱好作为依托,有时难免会有天地悠悠而怆然涕下之孤独感。下棋就像是一剂精神药方,也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可以让人在静谧之中寻找一方净土,获得暂时的超脱。

  棋盘上的争斗并不会蔓延到生活之来,棋友之间往往越斗越亲密,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决定了性情的变化。下棋是文斗,攻守之间,双方的思想也在不断地交流、较量,在棋盘之上,朋友即是对手,对手即是朋友。谁说二者不能得兼?

  下棋是温和的运动,自带几分儒雅气质,能锻炼思维,也能磨炼性情。胜不骄败不馁,通过计算、直觉等方式来巧妙化解种种困境,得失淡然,才能逐渐修炼出一种淡定从容的精神境界。命运的无常在棋盘上时时体现出来,水平相当的对手,再怎么费尽心思去计算,总是无法掌控全局。变化总是超出预想之外,这正是下棋的美妙之处,也正是生活的精彩之处。

  下棋偶尔也会牵动战争之心,中盘杀心顿起,往往容易昏了头脑,一子错,满盘皆落索,棋盘上充满着人生的警示。然而好下棋的人在现实中不一定是好战之人,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下棋其实是化解戾气的最佳途径,不信且看在现实中,好下棋的人往往以谦谦君子居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兴许当人类懂得把自己的戾气转化到棋盘上或其它兴趣爱好之上时,世界就能少了许多争端吧。

柿子红了

 

这个国庆节假期,我没去游山玩水,而是回到乡下,看望母亲,顺便感受一下故乡的秋意。在我眼里,故乡的秋天,和别处的秋天是不一样的。

村口的柿树一如既往,默默地站在那里,迎接我的归来。这是棵老树,两抱之粗,树干嶙峋,虬枝苍劲,夏天时抬头看去,枝叶遮天蔽日。一到秋天,柿子如小灯笼一样,红得透亮,一盏一盏,悬挂在枝头上,惹人眼。外村人走过时,总要停下来欣赏一下,啧啧地赞叹一句。

这棵柿子树,是我们村的名片。有人要去我们村,在半路上问路,知道的人就会告诉他咋走咋走,最后不忘了叮嘱上一句:看见棵老柿子树,就到那个村了。我在城市,隔着山山水水遥望故乡时,一眼望得到的,就是村口这棵柿子树。

村子多柿树,庭院里,街巷边,野外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我们家院子里,也有一棵,年岁也很老了。到家的那天傍晚,母亲在老柿树下放个小桌,我们在树下吃饭。晚霞将整个院子映红了,为树上的柿子裹上了一层金。整个院子,氤氲着柿子淡淡的香味儿。我一边吃饭,一边抬头看头顶的柿子,吃着看着,感觉饭菜里也有着柿子的甜味了。

第二天,我帮母亲摘柿子。以前,我身手敏捷,腰上掖着袋子和长绳,抱住树干,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然后,站在枝丫上,将一个个够得着的柿子收入袋子,然后再用绳子放下来。现在,身体笨拙,爬不上去了。母亲递给我柿兜。这是在树下采摘柿子的特制工具,它的前端有一个“U”形

的小叉子,叉子的下方有个布袋,用叉子叉住柿子的蒂旋

转一下,柿子便掉入布兜。

摘着摘着,我找到了年少时的那种乐趣。枝头最高处的一些,娘不让摘,说,留着吧,给鸟留着点念想吧。好吧,那就留着。每年,我家柿子树到了深秋,叶子掉净,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后,还会有一个两个柿子坚守在上面,不让前来偷食的鸟儿失望。

我在院子里坐着时,就有鸟儿飞来,落在树上,大摇大摆啄着柿子,一点儿也不害怕树下的我。想起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一句诗:“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看着边吃便叽喳的鸟,颇觉有趣。

柿红秋浓。这秋意,能醉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书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