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养正气
(2019-10-29 21:41:18)分类: 读书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是培根在其《论读书》中所写的。古今中外,“读书长才”的案例不胜枚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三国时期的吕蒙。据记载,吕蒙刚开始不怎么爱读书,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勤奋好学,实现了从“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华丽蜕变。而读书除了具有长才的显性功效,还具有“能养气”这一隐形功效。苏东坡曾在《和董传留别》中写下“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可谓是对读书能养气的最好论断。
“气”有正邪之分,因此个人气质也会呈现不同,给人的感受自然也有差别:与某些人交谈时,感觉“如沐春风”;相反,与另外一些人交流时,则感到“如坐针毡”。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让人“如沐春风”者,身上往往不乏一股底气、灵气、大气等正气,而那些令人“如坐针毡”者,他们的身上则充斥着戾气、痞气、市井气。
中医上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善养正气,身体就不容易被邪气所侵害。防病治病如此,为官从政亦如此。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该从哪些方面涵养正气呢?读书可谓是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读书涵养浩然之气。宋代名相赵普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用心研读,见地颇深,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也流传甚广。可见党员干部多读书,对于从政齐家大有裨益。当我们遨游在浩瀚的书海,感悟到诸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体会到鲁迅在《这也是生活》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意境,我们就能不断充盈自己的浩然之气,走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小我,臻于“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大我境界。
通过读书涵养清正之气。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上演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悲剧。这与他们不懂慎权之道有关。心无戒惧便会行无所止。党员领导干部不妨多读一读涵养清正之气的书籍,体味《荀子·王制》中所载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读一读刻录历朝荣辱兴衰的二十四史,体悟“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感慨……从而对手中的权力多一点清醒认识,对党纪国法多一分敬畏之心,对人民群众多一些真情相待,通过涵养清正之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党员干部通过读书学习,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保持正气,就能激发起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民服务的热情,敢想敢干的豪情,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