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菊

(2019-10-16 16:18:42)
分类: 散文随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到了,心中不禁默念孟浩然的这句名诗。

  屈原两次到(公元前231年,公元前229年)菊潭山,曾留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涧之异名也。”

       唐宋以后,人们由重视菊花的养生功能开始不断丰富内乡菊花的文化内涵,一些文人骚客也在内乡留下了很多咏菊诗。如:李白的《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我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孟浩然的《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苏辙的《赞菊花山二首》——“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叶似皤蒿茎似棘,末宜放入酒杯中”;宋司马光的《菊潭》——“琐琐南阳菊,秋潭岁自开。孤根拥红叶,落蕊媒苍台”;清郑板桥的《咏甘菊》——“南阳甘菊家家有,万古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范仲淹的《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宋代曾丰的《寿富阳宰》——“饮君以蜀州竹叶之酒,食君以郦县菊花之英”。金末诗人元好问在内乡做官期间更是多次到菊潭赏游,在菊潭留诗达15首之多……

  人们酷爱菊花,庭院内、雅室里、书桌上、阳台前、小径旁、街道边,到处是一层层、一簇簇、一团团的菊花,给金秋增添无限生机。行走在内乡的大街小巷,阡陌田间,一缕缕淡雅的馨香在风中飘荡,口中不免吟咏起古人留下的各种咏菊诗。众多的咏菊诗词,寄托着古人多少感慨,多少情怀,多少无奈,多少希冀……

  凉秋高爽,菊花盛开,清秋里走进古诗词,品读一首首名家佳作,咏菊古诗醉了一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佳节重九
后一篇:明净的眼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