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电影

(2019-10-14 14:10:38)
分类: 散文随笔

旧时的乡下,电影是稀罕物。 

 

暮色中,一块四四方方的白布撑开来,灯光一打,居然魔术般出现了真山真水,还有活蹦乱跳会说会笑的真人。乖乖呀!乡野百姓,人老几辈,只听过说书,看过唱戏,哪见过这个。 

 

刚开始是黑白片,后来变成了花红柳绿的彩色,鲜艳明丽得让人惊为仙境。每次放映,都过年集会一般,人山人海。 

 

小孩家性急,总是催大人早点做饭,去晚了,场地乌压压的全是人,外圈的观众大都站在板凳、马扎上,城墙似的围得严严实实,就连周围的树上、墙上、平房上,也都有人。于是早点去,占个好位置,可一场演下来,得两个多小时吧,晚上喝了汤,小伙伴往往憋不住要撒尿,只好趁着换片的间隙,往外挤,经常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出去还好点,拔个萝卜地皮松,等撒完尿再挤回来可就难了,谁耐烦让你像楔子一样楔进去? 

 

沿着“城墙”,转到前面瞅瞅吧。天哪,那么多小孩都离幕布那么近,一个个仰着脸,就算不嫌刺眼,能看清楚吗?只好转到背面了,那里人少些,但画面有些模糊,人物、字幕都是反着的,没办法,只好这样凑合了。 

 

那时的电影都是露天的,在打谷场或村中空地还好点,散场后便于疏散。我们村放电影常设在大队部,大门洞是唯一的进出口。进场时是陆陆续续的,等散场,院里成了涌动的潮水,大门洞更是汹涌成水流湍急的峡谷。大家都在夺路而逃,你得不停地挪动脚步,要不很容易被人踩掉鞋子。挤得紧的时候,我急中生智,把两只腿缩起来,脚不沾地,或间或点一下地,就这样被人流挟裹着挤出大门。

 

那年头,乡村文化生活太贫乏了,哪村放电影,消息传得贼快,上村下邻的孩子都往那里会聚,反正,晚上黑灯瞎火的也没啥可玩。“可千万不要跟人家‘惹气’啊!”出门前,大人总要交代。这拨这村,那拨那村,聚到了一块儿,难免发生口角摩擦,严重时还会打架,这是大人们最担心的。 

 

乡下全是土路,有时刚下过雨,路上还有不少泥泞,去时天刚擦黑,还能看见路,等散场回来,倘没有月亮,就只有摸黑前进了——那时,手电筒可是一件奢侈品呢。倘前面的伙伴踩到了稀软的泥巴、或牛粪、狗屎,会模仿着电影里的情节喊一声“地雷!”后面的便会绕过去。往往,隐隐约约,看到前面一片颜色明亮的“干滩”(被太阳晒干的地皮),欣喜有个干爽的落脚点,谁知一脚踩过去,却是一小坑积水,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上当次数多了,小伙伴总结出了经验:明是水,暗是泥,不明不暗是地皮。

 

看电影,我们最喜欢“冲啊!杀啊!”这些让人血脉贲张的打仗片。散场回家的路上,也打打杀杀不消停,见别处也有一队“人马”,便大声喝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一路嬉笑打闹,惹得谁家的狗吠叫不止,三蛋就骂着过去使坏,把人家的大门从外边插上,也不管人家早上开不开门时怎样骂娘。

 

第二天放学后,我们戴上柳条帽,拿根棍子当机枪,去跟沟那边的孩子干仗。顺着崖上的小路滑下去,又冒着他们的土坷垃冲上去,把他们赶走。

 

放电影,是乡村的节日,却也有忍痛割爱不看的,哈哈,你猜对了,就是那些借机约会的大哥哥大姐姐。但纸里包不住火,第二天,你一问他(她)故事情节,就露馅了——其实,幸福的他们也惋惜那场被耽搁的电影呢。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看电影方便多了,影院、电脑、手机,怎么惬意怎么来,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感慨不已。 

 

这些电影之外的情节,孩子们会把它当成遥远的故事,其实才不过几十年啊,故事的主角,兴许就是他们的爷爷或爸爸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荷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