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贺州
(2019-07-10 23:15:06)分类: 散文随笔 |
就像是赴一场约会,当真切地站在她的面前时,之前的忐忑、犹豫或者慌乱,便化为兴奋、激动,甚至是迫不及待。内心的情绪不时泛起,犹如石子击入深潭。
这是一个在路边能看到花儿绽放、听到草儿拔节的声音的时节。万物复苏时,奔赴到一个叫贺州的地方,寻访千年古镇的秘史,触摸传统村落的时代脉搏,那种穿越古今的感觉,确实让人有些激动和兴奋。
贺州,位于广西最东部,是湘粤桂三省的交界地。自汉元鼎6年设置临贺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岁月长河的冲刷,许多历史的印痕早已被打磨得了无踪迹,但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却依然显露出她曾经的儒雅与气魄。
初到贺州,当地人并不会跟你讲起这座城市的历史,他们会热情地说,贺州是“世界长寿市”,是“中国长寿之乡”呢。一个地方能让人长寿,的确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在贺州,我们看了一部宣传片,讲述的是一位百岁老人和他老伴平凡长久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的故事,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心中缓缓流淌,滋润而温暖,那生动的画面,朴实的表达,至今都无法忘怀。把一对山里长寿老人的故事,拍摄成为一座城市的宣传片,足以说明贺州人对“世界长寿市”“中国长寿之乡”的雅号是格外看重的。也确实,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比健康长寿能更让人幸福的呢!
事实上,“世界长寿市”“中国长寿之乡”并不是贺州唯一的世界级名片。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的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存,比如潇贺古道,比如秀山状元村,比如黄姚古镇,等等。这些,都是贺州一部部最生动的地方志书。
潇贺古道,分为东西两条干道。西道又叫秦建“新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冬。 当时, 秦始皇为了强化对岭南的辖制和管理,便在岭南古道的基地上,扩修了一条自秦国都城咸阳到广州的水陆相连的秦代“新道”。潇贺古道是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水路陆路通道的总称,是古代中原连通岭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通道。
站在泛着光亮的石板古道上,突然想起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诗句。想当年,无数军队、商人从这条石板古道来往时,场景该是多么的壮观。
岔山村是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这个建于明代初期的村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得古道交通之便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传习中原文化的先导地区,古民居、石板路、石板桥、石碑刻、古戏台、古祠堂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向人们讲述着岔山古村的前世今生,讲述千年潇贺古道上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漫步在石板铺就的古道上,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吆喝声、说笑声、马蹄声,还有灶屋里传来的油入热锅时的咝咝声,都如初春的和风在耳边掠过。两边的房屋,青砖灰瓦,古朴厚拙。蜿蜒逼仄的古道上总是湿漉漉的,光滑且泛着光亮。
“喝杯油茶吧。”坐在石板台阶上的阿婆向过往的行人招呼着,她的话有些难懂,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岔山村人的热情。阿婆今年92岁了,据说是村里年龄最大的店家。她将煮好的油茶放在屋里,自己就坐在屋外的石板台阶上,静静守候着时光,有人应了话,然后低头交谈。老人煮了一辈子的油茶,也在这里卖了一辈子的油茶。说上一会儿,她抬手往前指指,告诉游客,那边还有梭子粑粑。老人说,到了岔山村,一定要喝油茶,吃梭子粑粑。
梭子粑粑是岔山村的一道传统食品,也是岔山村最受游客欢迎的舌尖上的味道。坐在长条的板凳上,吃着形状像饺子却比饺子大得多的梭子粑粑,喝着醇厚却又说不清楚滋味的油茶,看着阳光洒在古道上稀疏的影子,想着同在一条古道上却又是另一种风貌的秀山状元村的建筑,就感慨贺州的先民,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智慧。
建于唐开元年间的秀水状元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个名叫毛衷的浙江人在贺州做刺史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有意落户于此。卸任后,他就携子来此居住,开枝散叶,繁衍子孙。秀水虽然偏居一隅,以耕织为生,但毛氏后人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让读书之雅风代代传承,且人才辈出,后人便把这个村称为状元村。据县志记载,唐至明清,全县中状元、进士133名,秀水村就有33名。可见,状元村之名号果真是名副其实。
古木参天,碧水悠悠;幽深小巷,青石铺径。穿越石径古巷,明清时期的民居、状元楼、宗祠、祖庙、戏台、牌坊等文物古迹密集的呈现在眼前。不过,在这些散发着古朴气息且保存完好的建筑群里,除了游客的身影,却很少见到有当地人出行,这让古老而现代的秀水村多少显得有些静寂。
而黄姚古镇就热闹多了。也难怪,秀水、岔山,还有六朝古寨福溪村,都不过是遗落在潇贺古道上的几个村落,虽然规模也不小,但与黄姚古镇比起来,还是显得小气了一些。
这座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的古镇,虽然已经很商业化了,但古镇内的300多幢明清宅院、亭台楼阁、寺观庙祠等建筑,却依然保存完好。青砖黛瓦,飞檐画栋,石板老街,小桥流水,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
初到古镇,在迷宫般的街巷漫步,若没有人指引,是极易走失方向的。游客们置身其中,或拍照,或购物,轻松闲适;各家店铺里,卖得最多的是些腌萝卜干、腌黄瓜丝、腌木瓜丝和豆豉之类。说起豆豉,也是黄姚古镇的一绝,清朝时曾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当地人家,少有不会做豆豉、做腌菜的,所以,各家卖的腌萝卜干、腌黄瓜丝、豆豉等等,风味也是各异,走在老街上,浓浓的腌菜味扑鼻而来,撩得人直咽口水。
晚上的黄姚古镇就要安静多了,柔和的灯光下,流水微澜,石板泛光,树影绰绰,让古镇变得朦胧迷离,如梦幻一般,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浪漫情调。和好友坐在姚江边上,看摇曳的灯火,听潺潺流水,别有一番趣味。
潇贺古道、传统村镇,是贺州最富历史底蕴的文化符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贺州人民让这些深处闺中的村落古镇,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朝气,如多情的乡村少妇,纯朴大方而又不失雅致。很欣慰的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传承间,这些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依然保存完好,静如处子。在乡村旅游的大潮中,这里虽然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旅游景区,商业的气息也正在这片土地的上空弥漫,但这些村落古镇,依然坚守着她古朴的风貌和谦和的姿态,让人有一种如处世外桃园的安宁与闲适。
约会贺州,听到的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幸福和谐之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