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习惯独处
(2019-06-22 16:21:43)分类: 散文随笔 |
|
|||
老年人怕孤独,这是一种普遍心理,于是,就有了“空巢老人”与“老年孤独症”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老年孤独现象,一方面,社会要求儿女对父母(包括祖辈)“共处”与“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要内容,并上升为一种中华的传统美德。 尽管如此,但老年人或是夫妇共处,或是独居一室独处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也是老年抑郁症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有碍老年人养老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方法,除了让社会与家庭给老年人一种群聚与热闹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老年人自我修养中得到解决,那就是要习惯独处,学会独处。 什么叫“独处”?就是老年人在生活上依靠自身,实行老夫妇或老单身的独立生活。那就是老年人要认识到,虽然独处会令老年人感到寂寞与孤独,但也有一些好处,而且在独处中享有爱晚年的快乐。 独处的好处是,老年人不会在代沟中惹来烦恼,不必做大家庭的“保姆,保伯”或忠于职守的“老锁头”,自由地生活。 当然,独处老年人也要有一些老年朋友,可以串串门,享受过去工作、学习与生活上怀旧的乐趣,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如唱歌、跳舞、写书法画画,养虫鱼花鸟,搞收藏、外出旅游等,要做到富养自己,让吃喝玩乐一起来,尽情地享受人生的黄金时代(因为这个时期,只要没有重要病痛,就可以在取得养老金的基础上,过着上无领导下无家长的自由生活)。 老年人为思念儿女与孙辈,在见不到晚辈“常回家看看”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屏与晚辈取得联系,如晚辈不领情,不感恩,那也不必陪着,对于一些不孝晚辈,眼不见心不烦,也不是坏事! 总之,老年人要立足独处,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否则,就会自寻苦恼,就会在孤独中得到难于医治的“老年抑郁症”,受伤的还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