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雨

(2019-06-22 11:29:38)
分类: 散文随笔
读 雨

    

    谷雨一过,雨出奇地高兴,隔三差五地问候着大地。黄昏,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透过厅窗,雨在夜灯的照射下密密麻麻如银线般穿梭着;雨声在滴滴答答与窸窸窣窣的声调中交错转换着。多年有饭后去“一河两岸”散步的习惯,可街道上车流奔跑的摩擦声分明在告诉我雨越下越大。雨夜,也难有什么韵致,不能散步也罢,爱雨,就静下心来听听雨,虔诚地做一回雨的“粉丝”吧!

    对雨偏爱有加的我独独喜欢这有雨的夜色——雨声能除去喧闹中的浮躁,雨水能让人触景生情,雨景能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遐想……伫立窗前,我奢侈地想着——窗前如有一片芭蕉那该多好!可置身于这纷繁的闹市,哪儿去寻芭蕉,哪儿去意造那“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的意境呢?

    其实,夜静听雨,一定是心中生发了某种牵念与感怀,它往往是不经意间的,是自然而然的,有时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和那么地不易觉察。雨也最易触发思绪的闸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那是诗人人生低谷初心不改,洁身自好,挚友相遇相知珍贵友谊的告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那是英雄仕途坎坷,“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报国壮志未了无奈的真情流露。雨,在千丝万缕的情感世界里给人带来不尽的臆想。雨,忽大忽小,雨声滴滴答答,清冷入耳,沁心入骨。雨,是大地的精灵,是上苍赐给人间的美好礼物,这份礼物从来都是美的,只是这雨声中有时又带着些许的伤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雨声过后不就是无声的落花吗?

    大自然中的风、雨,这些景物总是被古圣先贤、才子佳人笔端所揽,成为他们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的灵物。少时每每阅读古诗词,总是疑惑于诗人

    为何偏爱于用雨的意象来表露自己的心绪和境遇?而今,总算有了一些了悟——观雨、听雨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心灵对话,是邀时空为友,约自然叙情的过程。最钟情于南宋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原来,人的心绪不同,境遇不同,听雨的体悟也各不相同。少年听雨,只知欢乐不知愁,不在意也无心理解它的内涵。中年听雨,方才体悟出人生过往的艰辛和现实中的无奈。而今听雨,顿觉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原以为人这一生能做成许多事,可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好,做出名堂来却是那样的不易,生发人生短暂,光阴难再的感慨!

    雨,忽断忽停,忽缓忽疾。“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这竹斋听雨,听出的是一份闲适与惬意;“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雨,那是英雄悲伤的泪,是国家摇摇欲坠而自己壮志未酬的痛惜与无奈的呻吟;“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此雨,饱含习总书记对焦裕禄同志的由衷敬意和缅怀之情。古往今来,雨声不断,人情有别,无不寄托在这绵绵的丝雨中。

    喜雨,便想揽雨入怀,拥那温情的雨而眠。让清冷的雨涤去心灵的尘垢,唤醒那曾麻木的神经,让浮躁、欲壑的心回归宁静。在这水泥丛生之地,春雨作伴的夜晚,不由被“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久别盼重逢那份挂念所感动,不由感怀——世间兄弟如此情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韵夏荷
后一篇:立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